城市规划职称论文发表范文城市景观规划管理及设计
摘 要: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计划,是城市建设的综合部署。城市作为一种物质的表现,是一种可以看到的物质形态。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城市景观规划原则,探讨加强城市景观规划的管理及设计实践,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规划,景观规划,管理,设计
0 引言
基于目前我国城市景观规划管理的现实情况,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管理改革的方向应是彻底改变长期以来以行政命令为主的管理方法,从健全法制建设和完善市场机制人手,运用科学发展观,按照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科学、严谨、规范的景观规划管理体制,重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创造理想的城市文化景观,实现城市永续发展。
1 城市景观规划原则
城市景观,是在对土土地功能及性质研究后对之作出的综合利用,如哪些可用于建怎样的建筑,哪些最好用作公共绿地,哪些应保持其现状。城市的景观反映城市的性质与规模,城市规划工作在确定城市规模与性质后,其景观设计就应反映城市的性质。规划师、建筑师、道路工程师在自己的工作表现精巧的美,在必须组成一个具有同一性的画面,联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城市景观。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要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1.1 整体优化原则
景观是由一系列生态系统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整体。景观规划与设计应把景观作为一个整体单位来考虑,以达到最佳状态。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应组织和谐一致的土地使用,取消功能混杂、相互干扰的布局。土地开发要考虑水源、大气、生物、噪声和侵蚀等环境问题,在城市内部建立区域开放空间系统,使旷地、绿地均匀分布。
1.2 异质性原则
城市景观空间异质性的维护与发展是城市景观规划的重要原则。对城市景观的生态平衡,城市的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城市景观是一个高度人工化的景观,在城市景观结构中应增加绿地廊道及绿地斑块,根据城市现状确定绿地斑块的最佳位置、最佳面积,尽量使其均匀分布于城市景观中,在绿地景观设计中,应放弃过于强调视觉差的景观设计,提倡因地制宜、根据生态学原理兼顾美学特性,充分利用空间资源、提高绿地自然度,形成自稳协调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以利于抵抗不良因素的干扰,从而体现城市景观中人与动物、植物的控制共生。
1.3 多样性原则
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多样性原则有两方面含义。首先是景观元素的多样性,即廊道、斑块形式多样,大小斑块相结合;宽窄廊道相结台;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其次是物种多样性。近年来,城市生态园林的兴起,将城市园林从传统的游憩、观赏功能发展到维持城市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再现自然的高层阶段。在城市生境岛之间以及与城外自然环境之间修建绿色廊道,形成城市园林网络,把自然引入城市,不仅给生物提供更多的栖息地,而且利于野生动植物的迁移。
1.4 持续性原则
城市景观规划要立足当前,兼顾长远,不仅当代人受益,而且要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景观是对持续发展的环境进行规划和管理的最适宜的空间尺度。在规划中,规划者可以考虑许多种可能的空间构型,景观元素的重新排布总是提高或降低着生态完整性。
2 城市景观规划管理的对策
2.1 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各种规划法规与设计依据,都是为引导城市规划设计正确进行而确定,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严密性,要求在具体设计时必须遵循,不能投机钻营,只顾自己眼前利益。出于职业道德和对城市景观质量的负责,作为政府主管部门,都应在实际中自觉维护法规的地位与控制指导作用。
2.2 加强城市设计理论研究
一是强调整体的、长远的、具有一定超前性的城市发展规划设计,不要为了眼前利益而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造成损坏。二是 在城市设计理论尚有较大分歧时,要认真研讨并提出普遍认同的基准概念,从而使理论研究深人下去。否则,有些观念或词语一旦流行开来,大家就\"人云亦云\",容易产生偏差。
2.3 转变观念,适应时代要求
2.3.1 变建筑创造城市为城市创造建筑
针对目前的城市设计现状,应把由建筑创造城市变为由城市创造建筑。虽然只是简单地变换词语顺序,却意味着对城市认识观念的转变,将城市视为一个整体来通盘考虑。一种文化或社会的特征总要由其所在的城市具体的物质环境体现出来,但主要由城市的空间环境形态来决定,而不是构成城市的建筑的细部。建筑并非在城市中自由存在,而是属于特定空间中组织严谨的构筑物,它应当为所处的环境服务,而不是过于凸显自我。因此,只有从城市整体发展出发设计的建筑,才可以更好地与环境协调,为营造良好的空间氛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2.3.2 变注重建筑形式为注重建筑环境
在我国传统城市建造中,有别于西方注重形式的习惯,空间的体验比恒定的造型更受人关注。运动是控制空间的要素,通过空间的运动、建筑层次与尺度的微小差别,传达出城市独有的魅力所在。当我们漫步在北京旧城或天津旧租界的时候,城市景观、道路的变化,视点、空间的划分,比独栋建筑的结构装饰更令我们向往、沉醉。因此,在大环境观概念指导下,从城市景观整体要求出发,设计与场所、文脉协调的建筑,改变\"唯建筑独尊\"的陈旧观念。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chengshiguihualw/433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