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城市发展(2)
以上所论述的沈阳市现阶段文物保护和城市发展之间存在的显著矛盾,他们严重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如果解决不好可能影响到整个城市未来的形态和发展潜力。很多问题不只是在沈阳市才有,很多问题适用于我国大多数城市,所以我国的城市发展必须解决好他们之间的关系。
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密切联系
城市的发展不能是漫无目的的任其自由发挥,这个时期已经过去了,我们要想让我们的城市可以发展成为世界型规模,我们就必须对其做出科学的评价,并且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和区域特征来避免自己的短处,而大力的发展自己的长处。我国城市的战略发展目标主要由城市规划部门来制定。要真正建立起城市总体规划的动态管理和滚动调校机制,引导城市建设合理有序的进行,仅靠编制以五年为周期的近期建设规划是不够的。我们认为,应该在近期建设规划完成后,加强对规划实施的跟踪与反馈,在此基础上组织编制城市建设的年度计划或城市规划年度报告,这对城市建设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近期建设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要从指导思想上明确其工作目标和定位,就是要实现总体规划对城市建设引导和控制双重作用机制的协调统一,既要体现政府对城市发展的宏观调控功能,也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配置功能。近期规划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对政府公共投资项目的策划和安排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引导城市空间结构和发展方向。
着眼实际、实事求是
目前中国的600多个城市中,有183个城市提出要建国际化大都市。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这的确是真的,对这种在城市定位上不切实际,盲目追求高速度和高标准已经成为一种趋向,30多个城市提出要建中心商务区,这实际上是透支和浪费日渐缺乏的发展资源。百余国际大都市如何获批?据相关统计,1995年全国大约有50多座城市打出了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等诸如此类的旗号;到1996年,全国已经有75个城市提出了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目标;而到2004年,则更是高达183个城市。其中,除特大城市上海、北京外,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省会城市和直辖市。
对于目前全国各地普遍存在贪大求洋、大拆大建倾向,这些完全可以被形容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自我毁灭机制\"。由于\"成功\"的开发模式,使众多街区群起效仿,导致城市的闹市区不停地改变位置,永远处在迁移状态中。这种过程造成的一个后果就是,一方面拷贝出了许多似曾相识的景观,另一方面也使城市内部出现停滞和衰败。推倒重来、喜新厌旧式的旧城改造政策,造成了大批历史文化名城风貌的丧失和多样性的消亡。
权威学者简-雅各布斯的观点说,要想在城市街道和地区发展出丰富的多样性,以下四个条件不可缺少:
一、地区的主要功能必须要多于一个,最好是多于两个。这些功能必须确保人流的存在,他们都能够使用很多共同的设施。
二、大多数的街段必须要短,在街道上容易拐弯。
三、建筑物应该各色各样,年代和状况各不相同,应包括适当比例的老建筑,因此在经济效用方面可各不相同。这种各色不同建筑的混合必须相当均匀。
四、人流的密度必须要达到足够高的程度。
小结:
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发展可以说还在起步阶段,只是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我们的大多数城市建设缺少我们自己民族的特色和精华,只是一味的模仿别人的东西,但是,即使别人的东西再好,那终归是别人的。在别的国家地区适合,不一定就适合自己。所以我们应该继续发扬我们的取经精神,取其精华可也,但一定要去其糟粕,并且把取得的精华融合到我们自己的思想当中,从而可以更加科学、系统、完整的指导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城市发展模式》 汪光煮
关于城市发展中大规模拆迁相当 \"自我毁灭机制\"的报告 仇保兴
《城市意象》 凯文·林齐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chengshiguihualw/451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