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园路设计浅谈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城市规划: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园路是园林的脉络,是联系各个景点的纽带,是构成园景的重要因素。

1、其功能有

1.1引导游人

园路能组织园林景观的序列和园林景点的展开,引导游人按设计者的意愿,欣赏最佳的画面。

1.2组织交通

园路担负着游人的集散、疏导:满足园林绿化、建筑的维护、养护、管理工作及小卖、安全、防火等活动对交通运输的要求。

1.3构成园景

园路是优美的曲线,丰富多彩的路铺装,可与周围的山、水、建筑、花草、树木、石景等紧密的结合,\"因景设路,因路得景\"。园路有行有游、行游统一,路融景中。

此外园路还影响着园林的通风、日照、给排水、照明等工程、

2、园路的分类

2.1 按使用材料的不同可分为:

2.1.1 整体路面 包括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清混凝土路面。

2.1.2 块料路面 包括各种天然块石或各种混砼预制块料的铺装路面。

2.1.3 碎料路面 用各种碎石、瓦片、卵石等组成的路面。

2.1.4 简易路面 用炉渣、三合土等组成的路面,多用于临时性或过渡园路。

2.2 按使用功能上分

2.2.1 主干路 连接主要园区、主要建筑、主要广场可通行机动车的道路它的宽度应为4—6米。要求成环形布置,两侧应着重绿化,树冠交接成庇荫效果为好。

2.2.2 次干道 连接各景点、各园林建筑,宽度为2—4米。

2.2.3 游步道 引导游人深入到各个景点游赏的小路。宽度为1.2—2米。

2.2.4 小 径 深入园内每个观赏的角落,多用于专类园。宽度为0.6—1米。

3、园路的基本结构

3.1 面层

是路面最面的一层,它直接承受人流、车辆的压力和磨损,以及烈日、严冬、风雨、雪等大气因素的影响,因些面层设计要坚固、平稳、耐磨耗,要有一定的粗糙度,具少尘性,并便于清扫。

材料有:沥青混凝土、混凝土、块石。

基层

在土基之上,起承重的作用,一方面支承由面层传下来的荷载,另一方面把荷载传给土基

材料有:一般用碎石、灰土或各种工业废碴等构成。厚度为15厘米。

结合层

在采用块料铺装面层时,在面层和基层之间,为了结合和找平而设置的结构层。

材料为:水泥砂浆、白灰砂浆、粗砂。厚度为3—5厘米。

垫层

在路基排水不良或有冻胀,翻浆的路段上,为了防水、排水、隔湿、防冻的需要,用炉

渣土、石灰土等筑成。在园林中可以用加强基层的办法,而不另设此层。

3.5 路基

路基是路面的基础,它不光为路面提供一个平整的基面,承受路面传下来的荷载,也是

保证强度和稳定性的重要部分。要求土壤必须坚实一般应夯实或压实,在严寒地区,严重的过湿冻胀土或湿软成橡皮状土,宜采用1:9或2:8灰土加固路基,其厚度一般为15厘米。

3.6 侧石

位于路面的两侧具有保护路面,便于排水的功能。材料为花岗石、预制混凝土块。规格为:高20—30厘米、宽6—15厘米、长50—100厘米。

4、园路的线形设计

4.1 平曲线半径的选择

平曲线半径:当道路由一段直线转到另一段直线上去时,基转角的连接部分均采用圆弧形曲线,这种圆弧的半径称为平曲线半径。

T:切线长(米) E:曲线外距(米) L:曲线长(米) α:路线转折角(度)

R:平曲线半径(米)

园路多为曲折迂回,在平曲线的变化时主要由下列因素决定。

①园林造景的需要。②地形、地物条件的要求。③在能行机动车的地段上,行车安全折需要。

在条件困难的个别地段上,在园内可以不考虑行车速度,只要大于汽车本身的最小转弯半径就行。因此最小转弯半径选用10米。

曲线加宽:汽车在弯道上行驶,由于前后轮的轮迹不同,前轮的转弯半径大,后轮的转弯半径小,因此此弯道内侧的路面要适当加宽。

纵断面线形

线形有:直线、凹线、凸线、波浪线。

设计上要线型平顺的保证车辆行驶的安全、平衡。力求与地面的坡度接近以减少施工中的土方量。园路与相连接的城市道路在高程上平顺的衔接。路面尽量低于两侧的陆地便于排水。

4.3 园路的纵横坡度

纵向坡度应控制在3%—8%,横向坡度应控制在1.5%—3%,以保证路面水的排除。纵坡在游步道,道路的起伏可以更大一些。一般15度应设台阶,坡度超过20度的道路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的。

5、园路的设计的要点

5.1 主次分明,方向明确

主路次路差异明显,便于游人识别方向和寻找景点。主路形成大环,次路和相应的小路形成小环。

5.2 因地制宜,注意协调

根据绿地的形状和地形决定了园路系统的形成。

5.2.1 狭长地段要做带状布置,忌居中一分为二应有弯曲的变化,不要直到底在局部宽阔的地段可以布置成环路。

5.2.2 山水园:道路多沿湖、环山布置、忌与岸线平行。

5.3 疏密有致,曲折迁回

建筑设施多的地方路密些、疏林草地的路密度小些。道路占公园面积的10—12%。弯路时可设障景或对景,否则给人一种矫了、矫揉造作的感觉。多用复曲线、少用单曲线、禁用圆形。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chengshiguihualw/4524.html


上一篇:探讨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中应注意的问题
下一篇:混凝土结构早期裂缝成因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