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传统变电站数字化的改造模式及技术特点(2)

发布时间:2017-08-08   |  所属分类:电力: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3)基于站控层及过程层全信息交换的数字化变电站。与第2种模式相比,该模式采用电子式互感器代替了传统互感器。电子式互感器的发展在数字化变电站领域有着绝对的优势。无论是有源式、无源式、还是内置GIS式的电子式互感器,由于采样直接在一次进行,转换为光信号后经过光缆传给二次,使得互感器对绝缘的要求大大降低,并大大减小了模拟量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受到的干扰。

  根据上述三种方案的技术特点,不难看出全信息交换的数字化变电站既能比较好的解决现有自动化技术的缺陷,又能克服传统电磁型设备的不足,是现阶段比较理想的数字化改造模式。组网模式参考图2。

  4实例分析

  110kV长洲站作为广州电网全数字化先进技术应用试点,采用了罗氏线圈电子式互感器、低功率线圈(小信号)互感器、智能操作箱、基于61850规约的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系统由站控层、间隔层、过程层组成,采用分层、分布、开放式结构,所有二次设备均支持IEC61850规约。通过GOOSE网络快速变量传输机制进行间隔层控制保护装置之间的通信,解决了保护死区和开关失灵等问题,同时减少了电缆,方便了工程的实施与维护。高压室与控制室间采样数据、控制命令不再依赖控制电缆传输,电磁兼容问题也得以抑制。而且利用GOOSE在信号没有变位的时候,发送心跳报文实现了链路的状态检修,解决了传统电缆接线松动无法检测的隐患。

  5 结语

  全数字化变电站有着传统变电站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应用电子设备数量多是数字化变电站的一个潜在缺陷,长期户外高温运行,对设备的健康和数据采样的稳定性,都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完全网络化的设计在实现信息共享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系统遭受攻击的风险,而且为了保证系统冗余度所采取的措施,也为设备损坏时的及时更换带来不便。因此,在实现传统变电站数字化的同时,我们也要加快解决数字化运行的一些问题,使得这种技术更好的为实现智能化电网服务。

  6参考文献:

  [1]高翔.数字化变电站应用展望[J].华东电力,2006,(8).

  [2]高翔,张沛超.数字化变电站的主要特征和关键技术[J].电网技术,2006(23).

  [3]李映川,王晓茹.基于IEC61850的变电站智能电子设备的实现技术[J].电力系统通信,2005,26(15).

  [4]李兰欣,苗培青,王俊芳.基于IEC61850的数字化变电站系统解决方案的研究[J].电网技术,2006,30(10):321-324.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dianlilw/18432.html


上一篇:增强临时用电管理实效性的措施
下一篇:电力故障优化处理的几种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