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浅议镇江220kV上唐2939线子导线粘连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案(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电力: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3 故障处理方法及防止此类缺陷发生的应对措施

3.1故障处理方法

经弧垂与导线线长关系公式计算,要将49#~55#段中相子导线间距均增到400mm,需将子导线现场减小170mm,根据现场耐张串金具情况,在55#塔(-)侧将中相耐张串上子导线的调整版DB-12和挂板P-12一起拆除,将U型挂环直接挂在联板上,上子导线共减去18CM,下子导线保持不动。处理送电后,子导线未再发生粘连情况。

调整前金具串照片

3.2 防止导线粘连故障的主要措施

220kV输电线路分裂导线多采用双分裂垂直排列的布线方式,按照设计标准要求双分裂垂直排列导线的子导线间距为400mm,在大负荷输送容量、施工工艺、上下导线不平衡张力等因素的影响下,垂直排列的双分裂导线极易在电磁力的作用下发生相互吸附粘连故障。导线粘连现象的出现不单纯与导线输送电流有关,分裂导线输送电流过大是导致导线粘连的重要因素,分裂导线间距是影响粘连的另一重要因素。针对220kV上唐2939线导线粘连故障的分析,从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等方面综合考虑可采取如下技术措施来防止输电线路双分裂垂直排列导线粘连故障的发生。

3.2.1 控制双分裂导线的输送的电能容量

220kV上唐2939线粘连时,双分裂导线的实际负荷电流为900A ,属于大容量线路,该电流已趋于导线极限输送电流1130 A。为此,控制运行线路的输送电流在导线极限输送电流的80%以下,从而使子导线的电磁吸力小于子导线的自重,防止导线粘连的发生。

3.2.2 调整分裂导线的子导线间距

对新建的220kV 垂直排列的双分裂导线线路,上、下子导线的间距改为450 mm设计,考虑施工允许误差 +100mm ,确保分裂间距为450~550mm ;施工中应严格按照施工验收规范和本措施执行,并应采用同步平衡牵引架线法,以确保上、下子导线的分裂间距控制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对于运行中的220kV垂直排列的双分裂导线线路,应将原来分裂间距为400mm双分裂导线的悬垂线夹更换为分裂间距为450~500mm的线夹,来增大分裂导线的子导线的间距。

3.3.3 调整双分裂导线的下子导线的弧垂:

对于运行中的220kV垂直排列的双分裂导线线路,还可以通过在耐张金具串上更换金具或增加延长板来增大双分裂导线中下子导线的弧垂,从而增大双分裂导线中上、下子导线的间距,减小子导线间的电磁引力,防止子导线发生吸附粘连。

3.3.4 分裂导线上加装间隔棒

对于垂直排列的双分裂导线还可以在档距中子导线间安装间隔棒来控制子导线的间距,克服子导线的电磁引力,预防导线粘连的发生。但是,这种方法施工较复杂,工作量较大,特别对于导线对地交跨距离较大时,施工难度较大,不方便实施。

4 结论

在平原地区、导线对地距离不大的情况下,对于新建线路,采用增加间隔棒的方法可以不改变线路原有设计标准,而达到防止导线粘连故障的发生,该方法较简单,可以比较彻底地解决导线粘连问题。对于运行中的线路,可以更换双分裂导线悬垂线夹的方法来增大分裂子导线间距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在不改变整个耐张段其它结构的情况下,解决导线粘连间题,作业工具比较简单,劳动强度小、停电时间较少。该方法可以采用带电作业的方式,对防止导线粘连具有明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陶安余. 架空电力线路基本理论. 苏州: 江苏省电力公司生产技能培训中心,2006.

[2]张殿生,倪宗德等.电力工程高压送电线路设计手册,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dianlilw/3512.html


上一篇:水电厂"运维合一"管理模式的初步认识
下一篇:200MW发电机变压器继电保护配置方案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