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数学教育论文论数学教育在高校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6-04-22   |  所属分类:高等教育: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这篇数学教育论文发表了数学教育在高校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高校管理类专业的培养方案中,数学教育在构建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中起着重要作用,高校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要掌握学以致用的数学知识,同时还必须具有发展理性思维的功能和培养科学精神与方法的功能。
 

教育论文投稿

[摘 要]高校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数学教育,通过客观的、理智的,精确的、定量的,批判的、开放的数学思维促进理性思维;通过数学思想品质、心理品质、行为品质等影响个性品质;通过数学的坚韧、坚持和创新的精神影响职业品格,对于促进高校学生德育、智育、美育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数学教育论文,数学教育,高校,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

管理类专业的学生通过数学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掌握具体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学到蕴涵在数学知识中的数学精神、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使学生能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问题、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在实际工作中能创造性地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效益。

一、数学思维促进理性思维。

数学思维对人类理性精神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这正如克莱因所说的:“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说,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和驱使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亦正是这种精神,试图决定性地影响人类的物质、道德和社会生活,试图回答有关人类自身存在提出的问题,努力去理解和控制自然,尽力去探求和确立已经获得知识的最深刻的和最完美的内涵。[1]”

理性思维是一种有明确的思维方向和思维依据,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的一种思维。也就是说,理性思维是一种建立在证据和逻辑推理基础上的思维方式,比如求实、说理、批判、质疑等。一般来说,理性思维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一)客观的、理智的思维。

理性思维是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数学思维能力的体现。但又不是这些能力的简单堆砌,而是运用这些能力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和做出判断,并最终理智地使问题得以解决。

(二)精确的、定量的思维。

定量思维是指人们从实际中提炼数学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用数学计算求出此模型的解或近似解,然后回到现实中进行检验,必要时修改模型使之更切合实际。这其中,能感受到“理性”的成分。因此,通过数学的精确计算和缜密推理来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是促进理性思维形成的重要手段。

(三)批判的、开放的思维。

所谓“批判”,实质上是表明一种真理观。一切真理都必须接受理性的裁决。即在未能得到理性的批准以前,应该对一切所谓的“真理”都持严格的、批判的态度。而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有时会运用一些自以为是或未加证明的命题进行计算和推理,导致不应有的错误。这就是缺乏批判、理性思维所导致的结果。这里“开放”是指在对真理的探索过程中始终保持思维的开放性。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假说或理论已被证明是错误的,那么无论自己先前曾有过怎样强烈的信念,现在都应该放弃;同样,如果一个假说或理论已经得到了理性的确证,那么,无论自己先前曾对此具有怎样的反感,都应当自觉地去接受。一个人常常多次出现同一个错误,就是因为缺乏批判、开放的思维。

数学作为思维训练的“体操”,对发展学生理性思维具有积极促进作用。通过高等数学知识的学习,可以培养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抽象概括事物的能力、逻辑思维的能力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是作为一个管理人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二、数学品质影响个性品质。

英国数学家、教育学家 Billingsley 说:“许多艺术都能美化人们的心灵。但却没有哪门艺术能比数学更有效地修饰人们的心灵。

欧洲一些知名教育家和哲学家还发现“数学具有制怒作用”,“数学教育能使粗心的青少年变得细心,能使性格粗暴的人变得温顺起来”,“数学还会教会人们客观地、公正地对待事物和处理问题”“,数学能杜绝人们的主观偏见,还能激发人们对真理的热爱,并能增长人们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毅力”

数学的个性品质始终影响着从事数学学习、数学研究以及应用数学的人们的个性品质。

(一)数学的思想品质。

数学的思想品质主要表现为:对数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数学的视野;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观;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养成审慎思维的习惯及对高等数学美学意义的体验和理解等。

数学所具有的这种思想品质形成有依有据,实事求是是精神,由此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一丝不苟的作风,符合逻辑的思维,养成尊重客观事实,不固执不偏激,既敢于坚持真理又勇于修正错误的正直品格。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gaodengjiaoyulw/17427.html


上一篇:高校教学论文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下一篇:教师教育研究论文国内外高中可持续发展教育现状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