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大语文教学观下课堂教学策略

发布时间:2021-11-26   |  所属分类:高等教育: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新课标提出了大语文教育理念,大语文包括语言文字认知、文学常识、传统文化素养、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内容,倡导培养学生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综合素养。文章从大语文教学观出发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探究,并提出整体把握教学内容、阅读与表达并重、重视体验积累、联系生活实际等语文教学实施策略。

大语文教学观下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大语文观;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求知欲与阅读需求,要有效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因此,大语文教学的推行很有必要。大语文教育主张语文教学要以课堂为核心,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实践等方面延展,将语文教育与德行教育相结合,综合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整体素养。在大语文教育观念下,教师在设计语文教学内容时,不仅要研究语文教材的内容,还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去发掘教学资源,以充实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发展学生的情感体验。

  一、整体把握教学内容,教学应体现整体性

  在大语文教学观下,课堂教学设计要注重教学的整体性,突出本课在整个单元、整册书乃至整个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注意本课内容与前后教学内容的关联,注重教学目标的纵向和横向联系。比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第17课的《动物王国开大会》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让学生知道通知是一种应用文,并引导其了解应用文的特点和用途,使其明白没写好通知会带来很多麻烦,从而让其对应用文学习形成主动的态度,为后续上“学写留言条”一课做好铺垫。整体性是“部编版”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性把握不到位是一个普遍问题。对此,教师应从备课着手,明确课标的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厘清教材的编排目的和知识体系,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和文本教学目标,进而在深入了解学情的基础上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只有将注重整体性的教学设计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学的效率才能得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也才能得到有效培养。

  二、阅读与表达并重,教学应注重语用意识培养

  学生学习语文,不是为了研究语文,而是学会使用语文知识。小学生会说话吗?很会说了。小学生说话会注意场合和礼仪吗?未必。表达课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以使学生能够根据具体对象和场景清楚地表达自己并使用礼貌用语。比如,二年级“注意说话的语气”一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意识。在教学该课时,教师可设计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几种沟通场景,如道歉、请求、商量和提醒,引导学生针对各场景容易出现的表达问题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什么是礼貌,什么是合适的说话语气。又如,教师在教学一年级《小公鸡和小鸭子》中的“一块儿”这个词时,可先让学生思考“一块儿”的意思,再解说整个句子;然后,教师去掉该词中的“儿”字,引出“一块()”,并引导学生说出一块(田地)、一块(蛋糕)、一块(草地)等。教师还可再引导:田地里有“土”,所以“块”是提土旁(认识提土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学会了字词,又学会了使用它们。再如,教师可设计一个“夏天到了,西湖里的荷花开了”的场景,引导学生针对此场景进行古诗联想。学生可能会想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诗句,甚至还能用这些诗描摹出一幅画,这便是语用。总之,语文课堂不应只是读读课文、写写生字,教师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三、重视体验积累,突出语文常规训练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语文基本功的训练。也就是说,教师在突出单元语文要素和核心目标的同时,不要忘了识字、写字、词语理解、朗读、背诵、写话等常规训练。在整个小学阶段,语文常规训练的重点就是教师要用象形、会意等方法引导学生识记汉字,带领其在阅读中品读佳词好句和名言警句,使其通过熟读或背诵精彩句段和短文强化知识积累。为落实上述教学目标,教师要围绕各个学段的重点来确定训练点,设计适合学生年龄段的练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积累和应用知识,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另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学生不经思考就能说出答案的课堂问题不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江雪》这首诗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一读二想三悟”。一读,即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出节奏,读出画面,读出起承转合,感受诗歌的节奏美和音韵美。二想,即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想象为径,感受文字背后的画面。三悟,即教师要引导学生抓诗眼,结合诗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在这个基础上,师生进入问答环节。在实际教学中,笔者问:诗中哪个字体现了诗人的孤独?经过前面环节中的诗歌画面想象、作者背景了解、诗境体会等过程,学生已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学生1:“千”字体现了诗人的孤独;学生2:“万”字也体现了诗人的孤独;学生3:“孤”字体现了诗人的孤独……从这些回答可看出,学生不是在迎合老师,而是想他所想、说他所感。四、联系生活实际,课堂教学应生活化语文来源于生活,因此,语文教学应重视与生活的联系。现代信息技术有助于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比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再现于课堂,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激发其阅读兴趣,使其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教学《草原》一文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草原上的蓝天白云、绿野千里、小丘柔美、牛马静立、羊群如白花等图片,同时播放腾格尔演唱的歌曲《天堂》,将学生引入如诗如画的意境,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引导其将文章中对草原的描写与图片进行对照,从而使学生既体会到文字的魅力,又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活的美好,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注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把书本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促使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来理解课文,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赵俊.张孝纯“大语文教育”思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信阳:信阳师范学院,2020.

  作者:康效萍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gaodengjiaoyulw/23738.html


    上一篇:应用型高校ICT人才培养问题
    下一篇:高中数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