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论研究(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高等教育: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3.1 制约培养和提高高职教师\"双师素质\"的瓶颈

近年来,许多院校在这方面作了不少努力,纷纷采用招聘兼职教师、安排教师顶岗实习、进行相关师资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高职学院教师总体的学历水平、教师职称和专业职称有了较大提高,\"双师\"结构有了较大改善。但从教师\"双师素质\"的最终落脚点——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来看,成效还不尽人意。笔者曾参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教学督导工作,通过督导听课发现,专业实践经验少、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脱节是课程教学中较普遍和突出的问题。很多教师,尤其是年青教师在教学中仍然不能给学生有效的专业实践指导,没有真正体现高职教师的\"双师素质\"。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除了与教师自身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有关外,还与现行的以学科教学为主的课程体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职业教育的教学框架是一个由实践情境构成的,以过程逻辑为中心的框架,强调的是整体教学行动与典型职业行动的整合。显然,由理论学科构成的、以架构逻辑为中心的学科体系框架就无法与之相适应,是制约高职教师\"双师素质\"发挥和提高的瓶颈。

现在,越来越多的高职教育者已经认识到,学科体系课程难以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因为,在我们这个技术和工作高度渗透的时代,任何技术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技术和工作相结合的过程,工作中所需技能的习得也与整体性的实际工作相联系。工学结合课程所贯穿的\"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是其本质特征,工作任务课程是其典型代表,是培养和提高高职教师 \"双师素质\"的重要载体。

4.1 探索创新\"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

为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许多地方职业院校探索并实施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多样化培养模式。

1.校本培训模式。培养\"双师型\"教师,应充分发挥职业院校\"校本\"培养的主导作用。发挥\"校本\"优势,充分利用自身资源,自力更生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校本\"培训主要是基础理论课、专业理论课教师与职业实践课教师相互取长补短,进行传帮带;建立校内实训基地,组织教师定期参加技术培训和实践锻炼;产教结合,以实践操作代替培训。这种模式需要学校及时与外界信息沟通,了解产业、行业发展的新动向、新要求、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并及时反映到教学中去。

2.自我生成模式。重视教师内在动力的激发,突出教师的内在价值和需要,以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教师自我培训机制,发挥教师个体在\"双师\"化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促使教师自学自培不断提升完善。

3.校企嫁接模式。职业院校应与企业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紧密合作关系,一方面,职校教师到合作企业实习或挂职进行继续教育,有能力的教师参加合作项目的开发及员工培训,促进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另一方面职校可以聘请合作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到校兼职,与教师结成师徒关系带培教师。不到企业难以培养真正的\"双师型\"教师,这种模式是一条简捷高效而又经济的途径,但是这既需要校企双方真诚努力、共同探索有效的合作方式,更需要国家和地方以立法手段达到利益制衡。

4.高校培养模式。从长远的说,\"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加强后备力量的储备,发挥高职师范院校师资和技术资源的优势,加强职校专业教师的培养工作,这是一种根本的培养模式,但培养院校必须树立开放的姿态,而不能形成封闭型培养模式。

5.院校合作模式。在职教师的培训也需要院校合作,一方面在高职师范院校或师资、技术、设备强的高校建立中职教师培训基地;另一方面重点骨干示范职校帮助其它职校培训教师,或具有重点建设骨干示范专业的职校帮助该专业相对薄弱的职校培训专业教师,这种模式需要职业院校冲破保守意识,突破校际、区域壁垒。

6.区域合作模式。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省际之间、县域之间,特别是职业教育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发挥区域品牌特色专业师资、技术、设备的优势,帮助其它地区培训教师。

7.国际交流模式。国家有计划地派遣部分优秀中青年骨干专业教师赴职业教育发达的德国、澳大利亚等国进修。八是综合培训模式。高素质\"双师型\"教师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单一的培养模式、短暂的培训方式都难以培养出真正的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需要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支持,高等院校的培养培训,企业生产实践的磨练,职业院校的校本培训和教师自我的学习提升等多方面相结合,持续不断地努力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

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培训,既要按照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又要符合教师成长的规律。\"双师型\"教师培养与提高要遵循\"五为主\"的基本原则,一是以岗位培养为主。从\"双师型\"教师个体成长来看,要经过实习、初级、中级和高级四个阶段,教师就要相应地经历不同的岗位;从职校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来看,\"双师型\"教师的教学岗位不同,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职责要求,因此,\"双师型\"教师要按教学岗位培养,从而使培训内容、要求等与岗位职务规范相一致,提高针对性、实用性和培训效益。二是以实践培养为主。实践性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职校教师不仅需要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需要具备专业实践能力。当前相当一部分职校教师缺乏专业技能的实践锻炼,对专业和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缺乏深度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以教学、生产实习、社会实践等措施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技能,使教师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三是以重点培养为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数量和水平往往决定着一个学校的办学实力和教育质量。在对所有教师全面培养培训基础上,重点抓好\"双师型\"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影响一批、带动一片。四是以校本培养为主。学校是教师成长发展的平台,也是教师成功成就的舞台,\"双师型\"教师培养要立足于校本,同时拓展培训途径,发挥高校、企业、行业等各方面的作用,培养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五是以地方培养为主。职业教育是平民教育也是惠民教育,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要职责在地方,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主体也是地方。地方要建立\"政府统筹、部门主管、企业协作、院校实施、教师自主\"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机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gaodengjiaoyulw/2742.html


上一篇:高校教师党员经常性教育长效机制内容析论
下一篇:用培养党员心态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