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坞大桥加固工艺浅析(2)
b)对钢板粘贴面用打磨机全部打磨出金属光泽,粗糙度达到40—80µm,打磨纹路应与钢板受力方向垂直,再用丙酮擦拭干净,表面涂一层环氧树脂薄浆加以保护。
3、混凝土粘贴面处理
对被粘贴区域混凝土表面进行处理,除去2~3mm厚浮浆层,直至完成露出新面,局部凹凸处用尖凿放坡凿平,并用无油压缩空气吹出粉尘或清水冲洗干净,待完全干燥后用脱脂棉沾丙酮擦拭表面。
5、粘贴钢板固定加压与密封
(1)固定钢板
将钢板托起悬挂在各螺栓上,拧紧螺母。按设计文件控制注浆层厚度,为使该厚度便于控制,可在每个紧固螺栓周围塞垫一定厚度的垫片。
(2)留排气孔
在粘贴面顶面每隔0.5米左右插入一软管作为排气管,钢板周边顶角设置排气管。
(3)周边密封
用抹刀采用封口胶将钢板周边缝隙、螺栓及注浆嘴周围间隙封闭,不允许出现密封不严的现象。应根据施工时气温及封口胶相应的初凝时间合理调制封口胶数量,以免浪费。已经开始初凝的胶禁止使用。
6、注胶
(1)配胶前应对结构胶两组分进行充分的上下搅拌,然后按比例配置后倒入灌胶容器内,并应立即开始注胶施工,每次配胶量应根据注胶速度、气温等具体情况确定。已经开始初凝的胶禁止使用。
(2)通过空压机或其它压力灌注机设备将胶液灌注至钢板与混凝土之间空隙,通过由下至上的孔洞观察胶液是否灌注充实,灌注时应从下方的孔洞开始流出浆液,此时堵住下方孔洞,直至浆液从最上方孔洞全部流出,表示胶液灌注满间隙。灌注时应防止浆液四处流淌。
7、固化
结构胶黏剂的固化时间随不同产品的性能而定,固化期中不得对钢板有任何扰动。
8、质量检测
钢板粘贴成型后,待粘贴胶完成固化后,用木槌轻敲钢板检查是否有空洞存在,粘贴面积如果小于95%(《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规定锚固区不小于90%,非锚固区不小于70%),不密实区可补钻注胶孔和排气孔进行补胶。。
9、钢板除锈及防护处理:
钢板外露部分防锈后涂刷环氧类防锈漆进行防腐处理。
(三)粘贴碳纤维布施工工艺
粘贴碳纤维布施工工艺:构件表面处理――贴片前基层处理――涂刷底层涂料――环氧腻子修补――粘贴碳纤维片――表面防护――涂装。
1、施工要点
A、施工前应对粘贴部位混凝土的表层含水率及所处环境温度进行测量。若混凝土表层含水率大于4%或环境温度低于5℃,则应采取措施,在达到要求后再进行施工。施工前应按设计图纸加固部位放线定位。
B、去除被加固构件表面疏松部分,直至露出混凝土结构层。若有裂缝,应先进行修补,然后用修补材料修复平整,并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15mm。粘贴部位的混凝土,若其表面坚实,也应除去浮浆层和油污等杂质,并打磨平整,直至露出集料新面,且平整度应达到5mm/m构件转角处应打磨成圆弧状,圆弧半径应不小于20mm,表面打磨后,应用强力吹风器将表面粉尘彻底清除,用丙酮擦净混凝土表面,也可以用清水冲洗,但必须保证其充分干燥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C、粘贴碳纤维材料宜涂刷底胶时,应按粘结剂供应厂商的底胶配制说明书进行操作。底胶应用滚筒刷或特别的毛刷均匀涂在需要补强混凝土表面,调好的底胶应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完。
D、找平处理
①应按产品生产厂提供的工艺规定配置找平胶。
②应对混凝土表面凹陷部位用找平填补平整,不应有棱角。
③转角处应采用找平材料修理成光滑的圆弧,半径不小于20mm
④在找平材料表明指触干燥后,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E、粘贴碳纤维布
①、按照设计要求的尺寸裁剪碳纤维布,严禁弯折,片材的剪裁数量应以一个班次的用量为准。根据每条碳纤维布的位置量出其长度,按实际长度剪裁碳纤维布,并编号按序放置。
②粘结剂的配制,应按粘结剂供应厂商提供的配比和工艺要求进行,且应有专人负责。调胶使用的工具应为低速搅拌器,搅拌应均匀,无气泡产生,并应防止灰尘等杂质混入。
③配置好的粘结剂均匀涂于需要粘贴部位的混凝土面上,裁剪好的碳纤维布敷在涂好粘结剂的基层上,用特制的滚筒沿纤维方向和碳纤维布的面上多次滚压,使粘结剂充分浸透碳纤维中,且使其平整,无气泡。
④进行空鼓检查,将有空鼓的位置可采用注入浸渍树脂法、割刀切入法填充树脂修补法或补丁修补法进行处理。
⑤需要贴双层位置贴片30min后,用滚筒将浸渍树脂均匀地涂刷于碳纤维片上,粘贴第二层碳纤维布。
F养护
①粘贴碳纤维布后自然养护24h以达到初期固化,并保证固化期间不受干扰
②在每道工序之后和树脂固化之前,用塑料薄膜遮挡表面以防止风沙和雨水的影响。
③碳纤维布粘贴后达到设计强度所需要的自然养护时间大约为:
平均气温10ºC以下为14天;
平均气温10ºC~20 ºC以下为7~14天;
平均气温20ºC以上约为7天。
2、检验与验收
A、施工开始前,应确认碳纤维布和粘结剂、底层树脂、找平材料的产品合格证和质量验收报告,其各项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gongyeshejilw/303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