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数字电视产业园设计

发布时间:2021-03-17   |  所属分类:广播电视: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数字产业等新型产业的出现,对产业园建筑设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结合华数白马湖数字电视产业园设计分析,文章阐述了新型产业园在功能布局、建筑形象、园区景观、节能减排等方面突破传统产业建筑局限的具体对策,进而讨论了通过因地制宜、功能复合、节能技术等建筑系统本身的协调性来实现内生绿色的可行性。

数字电视产业园设计

  传统产业园基于生产链,形成以工艺为主导的园区,建筑群体则相对程式化,更多的是服务于“物”。数字产业等新型产业园不但要满足高科技设备的环境需求,而且要考虑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更多的是服务于“人”。对设计的挑战来源于这种更高的需求,而项目最大的提升也正是对这种需求的实现,反映到物质层面上,就要从园区所涉及的、从宏观到微观的诸多方方面面去实现、去整合,从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在华数白马湖数字电视产业园的设计与建设中,对此进行尝试与探索。

  1项目定位

  华数白马湖数字电视产业园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白马湖生态创意城,是杭州市重点建设项目。根据以数字化运行带动产业集聚的发展策略,该项目定位于建设全国一流的“数字化”运行设施,包含从数字节目制作、播控、分发和运行,到内容资源储存以及数据中心、广播电视网枢纽及国家数字电视开放实验室等功能,成为区域资源积聚和融合的典范,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基地北面隔长江南路与白马湖相望,西侧是湘湖北路和城市绿带,东、南都是规划工业用地。项目建设用地59278m2,总建筑面积165900m2,其中地上105773m2、地下60127m2。由二层高的裙房串联起6~11层不等的7幢点式生产科研建筑,形成灵活的群组来环抱中央的H楼。地下室共计2层,设有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DataCenter,IDC)机房、前端机房、动力中心、机动车库、其他配套用房等(图1、图2)。

  2规划布局——因地制宜

  基地所处的白马湖生态创意城是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独特的山水环境和区域定位成为设计的起点。项目整体布局取义自然生长的枝叶,在基地中构建“一枝七叶一花蕾”的总体结构(图3)。由一条灵动的枝条状裙房串联起A—G楼7栋叶片状高层科研用房,蜿蜒成环;沿长江南路和湘湖北路形成面向白马湖的数字电视公园,与沿湖的城市绿廊及动漫广场、中国动漫博物馆等共同形成文化创意产业特色公共空间[1],成为区域亮点。位于数字电视公园中央的H楼似一朵花蕾,与蜿蜒起伏的环状群组相映成趣,在具象与抽象之间营造建筑与园林中的点睛之笔[2]。华数白马湖数字电视产业园是一个数字产业综合体:这里是华数自身的生产研发基地与成果展示基地,也是汇集产业链前后端企业、打造全国数字产业的孵化基地(图4)。作为白马湖生态创意城的重要成员,其将为数字电视相关企业提供研发及孵化的场所,并为其他创意企业提供公共服务平台。采用城市综合体形式,有助于整合资源,为基地内各个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工作环境,并为企业的汇聚、交流、协作创造条件。

  3建筑功能——融合复义

  产业园较强的功能性往往使建筑向功能主义方向发展,使得空间界限分明、缺乏弹性,也使得建筑缺乏个性和特征。华数白马湖数字电视产业园项目重视“人的需求”和一定模糊空间的存在,给了设计突破这种局限的机会[3]。设计中引入多功能融合的空间作为有效的过渡,使得建筑空间更丰富、更有能量,也更好用。A—G楼7栋主楼为研发用房和配套功能,考虑新型生产空间的要求,各栋主楼使标准的交通空间和开放的功能空间结合,满足多种功能需求。二层高的裙房从A楼北侧沿长江南路的北门厅开始,到G、F楼之间的西门厅,以一道优美的弧线串联7栋主楼来营造一条共享长廊,成为园区的活力空间。长廊布置产品展示、接待室、会议室、员工餐厅、生活服务等辅助空间,是友好的、耐读的、可停留的,成为贯穿园区的人文长廊。H楼相对独立,通过地下室与其他建筑相连,是音频视频测试中心,也是对外展示的窗口。平面如两片重叠的花瓣,各类专业机房和展示制作区均整合在这个独特的造型中。一层是门厅、接待、播控测试中心、技审上载机房、技术运维机房等,二层是国家数字电视实验室及配套中心机房,三层是开放视频音频测试室、音频视频制作中心、技术运维及收录值班机房、测试审核机房、媒资磁带库房及备份库等。地下二层设两层通高的260m2视频测试室及配套监控室、道具间,还有文艺音频测试室、直播音频测试室、6个常规音频测试室及配套控制室等。地下一层为虚拟视频测试室、专题视频测试室及配套监控室等。作为承载数字时代的物质外壳,在建筑造型上体现现代、高效、互动、迅捷的公众性和文化性特征,在丰富的建筑形体下,立面简洁抽象,以增强整体表现力[4]。外立面为全幕墙系统,裙房沿公园一侧用造型铝板抽象出自由的树枝,在玻璃幕墙外侧形成富有表现力的表皮。主楼统一为竖条窗,用1.2m和0.6m两种宽度的玻璃幕墙和石材幕墙的窗间墙组合,形成简洁又富有韵律的竖向线条(图5)。在竖向肌理中穿插斜向石材分隔线,与裙房的树枝相映成趣,增加建筑的标识性[5]。H楼立面采用向外倾斜扩大的竖向明框玻璃幕墙,如花瓣徐徐展开,顶上向外升起的金属屋面如花蕊(图6)。采用钢管混凝土柱和钢梁的结构体系,外围做斜柱,实现空间与造型的统一。

  4运维体系——绿色节能

  地上建筑群组造型舒展,相对自由;而满铺的地下室讲求规整高效,这正是实现设计预期“内生的绿色”的技术支撑平台。地下近万平方米的设备机房,包括地下一层的IDC机房、前端机房和动力中心、H楼的中心演播和音视频测试中心等,均需大容量、高稳定性的保障。IDC机房的能耗巨大,产生大量热能,需要及时降温。设计巧妙地将IDC机房的热量变为A—D楼、裙房部分和H楼演播中心水源热泵系统的热源,夏季通过冷却塔散热,冬季利用IDC机房的废热。IDC机房的余热利用,省去了锅炉房的设置。在冬季,IDC机房不用开启水冷离心主机,地上建筑不用另设热源,通过两边空调系统的耦合,达到双赢的绿色节能意义[6]。本工程正式投入使用后,现场运行数据验证了冬季废热利用的效果达到了设计预期目标。另外,大型水环热泵系统中水量平衡一直是水环热泵系统的重点。本工程采用水环热泵机组自带水泵的非标设计,在传统的机组内增设水力模块,并与机组进行连锁控制,与主机房内的水泵构成二级泵系统。水环机组运行所需水量由自身水泵保证,彻底解决了水量平衡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水系统能耗。如生长的枝条般灵动的建筑,不但有生态的形式,更有内生的绿色:它并不是靠各种附加手段去实现,而是通过建筑系统本身的协调性来实现和完成的,充分展示“情理合一”“技艺合一”“形质合一”的平衡建筑观[7]。

  结语

  工程技术的理性和人文思考的情怀相融合,将技术渗透到整体布局和每个空间,最终实现了建筑内生的绿色。总体布局灵活优雅,巧妙地将环境的传承与数字产业的生长性、多元性结合。枝叶蕴含着生机,象征着繁荣,也给白马湖带来了更多的诗情画意;H楼的花蕾造型满足演播测试空间的尺度要求,又使建筑成为园区重要的景观,在白马湖的潋滟水光中,这一串轻灵的枝叶焕发出高科技的神采。

  作者:冯余萍 李宁 陆激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guangbodianshilw/22836.html


    上一篇:新媒体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性
    下一篇:全媒体下的电视播音主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