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浅析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及措施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光电技术: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摘 要:建筑节能应该体现在建筑的设计、建造及使用等阶段,建筑节能不能仅注重降低能耗,还要重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需要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与支持。

关键词:建筑节能;利用效率;能源;措施

一、 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现状

据统计,目前我国建筑能耗所占社会商品能源总消费量的比例已从1978年的10%上升到25%左右。而根据发达国家经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能耗的比例将继续增加。到2000年底,能够达到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建筑累计仅占全部城乡建筑总面积的0.5%,绝大部分新建建筑仍是高能耗建筑。

我国建筑不仅耗能高,而且能源利用效率很低,单位建筑能耗比同等气候条件下国家高出2-3倍。据建设部科技司的分析,到2020年底,全国将新增300亿平方米房屋建筑,如果这些建筑全部在现有基础上实现50%的节能,则每年大约可节省 1.6亿吨标准煤,建筑节能潜力巨大。

二、建筑节能发展缓慢的原因

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缓慢主要是因为建筑节能开发建设成本高;政府考虑的是GDP在全国所占的位置,对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行政监管不到位;建筑节能的建筑材料、工艺技术还没有形成体系;某些地区供热体制改革难以真正启动,严重阻碍了建筑能效的提高;国家及地方缺乏对建筑节能的实质性经济鼓励政策,建筑节能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

三、建筑节能措施

针对我国建筑节能现状,除了政府应该"推进建筑节能技术进步,建立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制度;加强建筑节能相关的重点技术的研究开发力度,努力开发利用适合国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适用技术和建筑新材料、新技术、新体系以及新型和可再生能源;加快节能住宅产业化进程,推动建筑节能技术的转化和推广;制定《建筑能效测评管理办法》"外,[1]我国建筑界还应认识到建筑节能不能仅停留在建筑规划设计、建造阶段,在建筑物使用,直至报废拆除阶段均应受到重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节能不能仅仅考虑能源节约数量的绝对值,还应该考虑在不影响居住舒适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筑节能不应该只是政府或者工程师的责任,居民及建筑物业管理人员等均应投入到这项利国利民的事业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能源,降低建筑能耗,主要措施如下:

(一)推进建筑节能设计进步

1. 优化建筑平、立面设计

建筑平、立面设计不同,太阳辐射、自然通风等气候因素对建筑能耗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如果建筑平、立面设计合理,建筑物在冬季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辐射的能量,降低采暖负荷,夏季最大限度地减少太阳辐射热并利用自然通风降温冷却,降低空调制冷负荷。

在规划设计阶段,应该优先考虑建筑物南北朝向,同样形状的建筑物,南北朝向比东西朝向冷负荷要小的多,合理的空间布局及体型系数对减少建筑物的热散失面积有重要意义,同时,设计人员也应该注重立面设计,合理控制窗墙比。

2. 发展建筑物围护结构保温技术

"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每增加1W/(m2.K),在其它工况不变的情况下,空调设计负荷增加30%",[2]P32】所以改善建筑物的外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是建筑节能设计的首要措施。影响建筑物能耗高低的维护结构主要是外墙、外门窗、和屋面等。

外墙保温技术适用范围广,其包在建筑结构的外侧,能够有效减少建筑的热桥,消除了冷凝,提高了建筑物的居住舒适度。目前,外墙外保温技术比较成熟的有外挂式外保温、聚苯板与墙体一次浇注成型、聚苯颗粒保温料浆外墙保温技术三种。

门窗是建筑能耗损失最多的部位,"能耗约占建筑总能耗的2/3,其中传热损失约占1/3"[2](P32),因此门窗节能是围护结构节能的重点,使用中空玻璃是目前门窗节能的有效措施,使用塑钢等型材也能起到降低热传导的效应。目前广为流行的凸窗、转角窗、大面积幕墙窗、落地窗对节能是不利的,应该在满足日照、采光的前提下,合理控制窗墙比,以减少热量传导,保持室内温度。

屋顶可以采用蓄水屋面,种植式等屋面,能够有效隔离太阳辐射热,目前在一些地方推行的"平改坡",加强坡屋顶内自然通风,阻隔热传导,取得了良好效果。采用"冷屋顶"技术也可以有效节能,该技术是通过对普通屋顶涂上高反射率的涂料,提高屋顶的日射反射率,以减少对太阳热量的吸收。"研究表明,采用"冷屋顶",可使空调负荷减少10%~50%"。[3](P216)

3. 重视太阳能设计

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应用,主要包括采暖、降温、干燥以及提供生活和生产用热水。通常,把利用太阳能采暖或降温的建筑物称为太阳房。按照目前国际上的惯用名称,太阳房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大类。

"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形式,适合我国现有的具体国情,与主动式相比较,就地取材,节约投资。除太阳能之外,不需要外界其他动力能源,因此,现在在我国的太阳能建筑中,绝大部分仍采用被动式采暖形式"。[4](P24)据预测,在正常发展和生态驱动发展两种模式下,2050年我国太阳能利用在总能源供给中分别达4.7%和10%。到2010年后,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建筑等措施对C02减排开始有较明显作用,2020年以后效果更为显著。所以,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有巨大的潜力。

4. 提高建筑物周围环境绿化率

由于水泥化建材能够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热,在夏季的阳光下,混凝土平台的温度可比气温高8℃ ,城市"热岛效应"让人感觉到酷暑难耐。研究表明:城市绿化覆盖率与热岛强度成反比,绿化覆盖率越高,则热岛强度越低,当覆盖率大于30%后,热岛效应得到明显的削弱;覆盖率大于50%,绿地对热岛的削减作用极其明显。因此大力发展城市绿化,是减轻热岛影响的关键措施。

(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据统计,我国在建造和使用建筑过程中,"直接和间接消耗的能源已经占到全社会总能耗的46.7%,而现有建筑中95%达不到节能标准,新增建筑中有超过八成达不到节能标准",[5](P228)就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大致总结如下几点。

1. 促进建筑节能材料的研发应用,降低建造能耗

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推行,过去能耗高的传统建筑材料已逐渐退出建筑市场,一些新型的环保经济型材料为建筑节能提供有力支撑。以工业固体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墙体材料等,因为具有轻质、高强、保温、隔热等良好性能,受到了市场的青睐,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此类材料应该是以后节能材料的主力军。这些建筑材料的推广使用,将极大的降低我国建筑物本身的建造能耗成本。

2. 合理节约能源,降低建筑能耗

在不降低居住舒适度的前提下,提高建筑物日常生活设施的能效比对降低建筑物的使用能耗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采用地源热泵技术可以替代传统的能源消耗方式,依靠地热(冷)源作为热泵装置的热源,对建筑进行供热或制冷。节能灯代替普通灯泡已经取得良好效果,水是宝贵的资源,如果将淘米、洗菜等生活用水集中起来用于冲洗卫生间,不仅能够增强居民的节约意识,而且将节约大量水源,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现在节能家电产品受到用户的欢迎,为一些家电企业指明了发展方向,推动了建筑节能的发展。

3. 加强资源循环利用观念

据统计,我国今后10~20年是住房建设的高峰期,每年的城市拆迁将产生大量的建筑废渣,对这些废渣可以分拣利用,废旧砂浆、混凝土等可以用来生产建筑砌块砖,变废为宝。同时,国家应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市场为导向,对一些能够循环使用的建筑材料生产技术予以推广应用,鼓励企业及科研机构加大研发力度。

(三)提高建筑运营管理水平

建筑的设计建造与运行管理是涉及建筑节能的两个重要环节,建筑的运行管理直接影响着建筑的实际运行能耗。主要可以采取如下几点措施。

建立完善的市场竞争机制,业主与管理单位之间的合同引入激励建筑节能的内容。充分发挥建筑节能设计的作用,杜绝"长明灯"等管理不到位现象,切实降低建筑设备能耗值。同时,改革原有供暖收费体制,实现分户计量,通过合理收费以促进用户节能。

四、结束语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大力推进建筑节能技术,在改善人们建筑居住环境的同时,降低建筑能耗水平,建设节约型社会,对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缓解能源供需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仇保兴.在全国节能工作会议上的讲话P3-P4.建筑节能,2006(1).

[2]侯兵.建筑节能技术措施探讨[J]P31-P34.建筑节能,2007(9).

[3]张修芬.民用建筑工程建筑节能意义及技术措施[J]P216-P217.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

[4]刘叶瑞,张学东.被动式太阳房技术及应用前景[J]P24-P25.新能源产业专辑,2007(2).

[5]王芳,梁萧蕾.国外能源利用效率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P225-P230.能源研究与信息,2007(4).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guangdianjishulw/2412.html


    上一篇:新能源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下一篇:刍议建筑节能墙体的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