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

发布时间:2019-08-09   |  所属分类:化学: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本文探究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未能准确购买到所需药材的原因,对《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指导》中“汉防己”进行生源考证。采用跨学科讨论、实验验证、文献考证等方法追本溯源,让学员真实体会生源鉴定的重要性及方法。最后确认人民卫生出版社《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指导》中所用汉防己为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粉防己的干燥根。发现教材中部分描述尚需斟酌:药材名称使用防己或粉防己更准确;药用部位应为“根”;植物名应用粉防己;石蟾蜍是依据最为充分的别名。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

  关键词: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汉防己;生源

  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研究内容包括各类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以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等。在进行研究之前,对样品进行生源鉴定和标本留存是非常重要的。

  1事件概述及原因分析

  本教研室一直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天然药物化学》及《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指导》。2017-2018学年秋季学期,“汉防己中汉防己甲素、乙素的提取、分离和鉴定”实验中,全体学员均未能提取、分离出汉防己甲素(又称汉防己碱、粉防己碱)和汉防己乙素(又称防己诺林碱、去甲粉防己碱)。寻找原因,发现在进行索氏提取之前,每一步生物碱沉淀反应均呈阳性,核对试剂,未发现问题。综合分析认为问题可能出在药材上。进一步探究发现购买的药材是汉防己,实验真正需要的是粉防己,对比发现两种饮片性状上差异很大(见图1)。部分学员进行了平行对比试验,发现粉防己能够提取分离出晶体1和晶体2(见图2),而汉防己不能提取到晶体。综合分析确认,实验中需要使用的药材应该是防己科某植物粉防己的干燥根,质地硬,粉性明显。生药学专家分析教材中描述,确认拉丁名对应的是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粉防己(StephaniatetrandraS.Moore)。

  2实验指导中汉防己生源的文献考证

  采购人员是按照实验指导的描述进行采购,却没有准确采购到需要的药材,到底是供应商对汉防己的理解有误,还是教材中描述不当?进一步文献考证,主要以拉丁名和《中国药典》为依据进行确证。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生药学》教材中描述“防己,本品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石蟾蜍)StephaniatetrandraS.Moore的干燥根。”[1]。《中药鉴定学》和2015年版《中国药典》均描述“防己,本品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StephaniatetrandraS.Moore的干燥根。”[2-3]。中国植物志中收载有汉防己、防己和粉防己,分别描述为:“汉防己,正名为:偏花马兜铃AristolochiaobliquaS.M.Hwang,中国植物志>>第24卷>>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eae>>马兜铃属Aristolochia2.偏花马兜铃(植物分类学报)汉防己(剑川)”;“防己,正名为:广防己AristolochiafangchiY.C.中国植物志>>第24卷>>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eae>>马兜铃属Aristolochia16.广防己防己、藤防己(广西),防己马兜铃(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粉防己Stephaniatetrandra,中国植物志>>第30(1)卷>>防己科Menispermaceae>>千金藤属Stephania13.粉防己(通称)”[4]。人民卫生出版社《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指导》第2版中描述:“汉防己为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汉防己(StephaniatetrandraS.Moore)的块根”,第3版中描述为“汉防己,别名粉防己、倒地拱、山乌龟、石蟾蜍,为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汉防己(StephaniatetrandraS.Moore)的干燥块根”,第4版中描述为“汉防己为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StephaniatetrandraS.Moore)的块根”[5-7]。为何《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指导》中的描述与其他资料中不同呢?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有了汉防己甲素和汉防己乙素的称谓,这又是从何而来呢?粉防己与汉防己之间存在怎样的渊源呢?进一步查阅发现有学者描述明清主流本草皆有中药防己的记载。《本草品汇精要》在防己条下强调“根大而有粉者为好”。刘文泰在此处虽未指明防己的确切基源,但突出了优质防己的“粉”性,据此推测粉防己可能在明代已开始使用[8]。有学者进行防己类中药材的本草考证时提及“因集散而得名的汉防己(粉防己)”[9],《张仲景50味药证》中描述“防己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汉防己)……汉防己主产于安徽、浙江、江西、湖北等地,旧时多集散于汉口”[10]。由此可见,粉防己可能因集散于汉口而得名汉防己。《中药大辞典》中注《儒门事亲》中称粉防己为汉防己,可见粉防己和汉防己在明清时期已有联系。生药学专家鉴定本次购买的“汉防己”为马兜铃科植物的干燥根,在《中国药典》中未见收载,具体是《中国植物志》中收载的偏花马兜铃(AristolochiaobliquaS.M.Hwang)还是防己马兜铃(Aristolochiafangchi),尚不能确证。综合上述,最终确认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指导》中所用汉防己为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粉防己的干燥根。基于拉丁名和《中国药典》收载,其生源描述尚需斟酌:其一,药材名称,明清时代起曾经将粉防己称为汉防己,现在依据《中国药典》《中国植物志》和行业通识,使用防己或粉防己更准确[11];其二,药用部位,我们查阅文献,仅见《中药大辞典》中描述为“块根”,《中国药典》及相关学科教材中均描述药用部位为“根”,《药用植物学》中描述块根是由不定根或侧根膨大发育而成,而《中国植物志》中描述粉防己主根肉质,据此推断药用部位为根的阐述更为准确;其三,植物名,参照《中国植物志》《中国药典》,植物名应为粉防己,教材中描述有误,应予以纠正;其四,关于别名,《生药学》中只标注了石蟾蜍这一别名,《中国药典》和《中国植物志》并未标注别名,其他别名有可能是因地方习惯等原因而得,需考虑是否适宜写进教材,或可参考《中药大辞典》的写法,所有别名注明出处或发生地[。

  作者:刘畅 徐巍巍 唐雨 刘艳霞 单位: 陆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 三大队九队 陆军军医大学 药学与检验医学系 生药学与中药学教研室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huaxuelw/20561.html


    上一篇:三个中学化学实验趣味设计
    下一篇:炮制工艺对远志化学成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