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木刻楞建筑艺术的现代启示

发布时间:2020-04-16   |  所属分类:建筑设计: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俄式“木刻楞”建筑因其与自然的关系亲和、适应当地气候条件、运用本土材料以及主体材料木材的可再生可降解的可持续发展特性,可为现代木结构建筑提供借鉴和启示。从环境方面讲,俄式“木刻愣”注重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宜;从以人为本的方面讲,人是空间中的主体,建筑物作为人类的庇护场所,注重人的使用价值和心理寄托;从场所精神的角度看,与现代建筑缺乏人情味儿的千篇一律的混凝土盒子相比,木材质的温度感和民族审美让长期生活于此的人们更具有归属感;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木刻楞”建筑中体现了绿色生态、节能环保等当代建筑急需具备的气质。

木刻楞建筑艺术的现代启示

  关键词:“木刻楞”;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现代启示

  满洲里俄式“木刻楞”是指1901年满洲里市建城后,首批由俄罗斯人设计的用于生活和生产的俄式建筑群,属于中东铁路工业遗产的一部分,是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俄式“木刻楞”的建造方式如同我国东北和西南等林业资源丰富地区的井干式建筑,由直径二十厘米、长度十米左右的落叶松木去除树皮和枝桠后,通过两端开槽的缺口相互咬合纵横交错层层垒叠在石砌的台阶上。平面布局呈现四边形和四边形组合型,立面划分为上中下三部:上部为屋顶部分,常见有人字形和四面坡的铁皮屋顶,以减少积雪的重压,屋顶开天窗,用于通风和贮藏,以增加木质建筑结构的使用寿命;下部为石砌台基,石块坚硬的质感和立方体的砌筑增加了“木刻楞”建筑的稳定感;中部是“木刻楞”审美的点睛部位,“木刻楞”的门斗、楼梯、垂花、三角山花和屋檐、门檐、窗檐等檐下装饰极具形式美感。“木刻楞”建筑因其适应东北地区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主体材料为就地取材的可再生可降解的木材,以屋檐、门檐、窗檐为代表的木质雕刻体现俄罗斯人和俄罗斯民族粗犷又细腻的多元复杂的民族性格。满洲里这批俄式“木刻楞”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适宜北方环境,冬暖夏凉又颇具艺术美感的优秀建筑群体。本文通过挖掘“木刻楞”建筑对现代建筑的积极影响,结合当地木材资源和建筑文化,以期对未来建筑行业有新的启示。

  一、以环境为源

  在人类民居建筑艺术中,有什么样的自然环境,便有与之相适应的民居类型,无论国内国外,无论南方北方。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是影响建筑形式和布局的直接因素,自然环境的特点直接影响了民居的选址、平面布局、构成方式和建筑材料。如草原游牧民族的可拆装的蒙古包,北方地区具有中国哲学、美学气质的四合院,新疆干旱地区的阿以旺,渝东南潮湿多虫地区的吊脚楼,再如山西陕西黄土高原上的窑洞等,都是适应当地独特的自然气候、地理条件和生产生活的建筑典范。人们以自然为至美,如日本建筑师长谷川逸子说,建筑也和我们人类一样,是大自然的产物,源于自然,也以死亡和毁灭回归给自然以更具深远意义的生命形式。满洲里俄式“木刻楞”生成的区域为林业资源丰富的地区,树木的生命力从自然环境转换为“木刻楞”的人工环境,生成原生态最美的景观建筑。“木刻楞”是用粗壮的树木垒叠而成,厚重的原木墙壁比其他建筑材料更能适应高寒多雪强风的东北地区;“木刻楞”墙体拐角搭接处采用中式榫卯结构,起到抗震的作用;“木刻楞”还是环境友好型建筑,有适宜的湿度,有良好的声学特性,可降低室内环境的有害物质,吸收紫外线。“木刻楞”建筑舒适的空间环境作用于人,给人良好的感觉和直觉,满足使用和审美需求。“木刻楞”建筑在生命的终结后,木材的有机成分降解于泥土,滋养大地。“木刻楞”建筑充分体现人、建筑、环境和谐共融的整体环境观,构筑更适宜于人类居住的空间环境。以环境为源的新建筑应该以尊重环境出发,扎根当地自然环境的土壤,使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尊重大自然,尽可能保持原生地貌状态和生态平衡的构建方式,发展木结构建筑,改善建筑生产方式和人居环境。

  二、以人为本

  建筑的实用价值决定了它的任务是服务于人,并建立舒适、有效的空间秩序和便于识别的特定场所,以体现对生命的直接关注。不同民族由于受到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政治经济条件和文化的影响,会形成各自不同的性格和审美意识。俄式“木刻楞”主体结构浑厚简约朴实,源于质朴的审美心理,细部雕刻精美细腻,富有形式感,反映俄罗斯人和俄罗斯民族粗犷又细腻的多元民族性格。在使用需求方面,石砌台基隔绝冻土,防止主体木结构受潮受腐受虫蛀,防风门斗和入户门安置的方位根据小气候环境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朝向,室内壁炉是介于西方壁炉和北方火炕之间的一种合目的性的取暖设施。在精神需求方面,建筑外墙、山花、三檐上的各种木质图案的雕刻都充分尊重人性本质,体现人性关怀。俄罗斯大部分地处高纬,大陆性气候显著,气候条件不佳,几乎16%的领土深入北极圈,属寒带气候,80%的领土属温带气候,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干燥,夏季短促温暖。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俄罗斯人的生存方式、性格、心理甚至信仰,他们乞求自然之神的保护,与大自然进行着神秘的交往。在俄罗斯人的心中,为了保护房子和家庭免受邪恶力量的伤害,仅仅把房门和百叶窗关得紧紧的是不够的,“木刻楞”还需要受到各种“善意”的保护,因此在诸如屋檐、门檐、窗檐和洞口等交通空间,甚至室内外的各个部位,通过雕刻具有象征意义的木质装饰带把大恶魔分裂成更容易克服的小麻烦。因此,俄式“木刻楞”建筑不仅仅是石砌台基、铁皮屋顶和不同体量的木材的结合,也是人性的殿堂。现代建筑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支撑下,不光要考虑功能、尺度、无障碍等物质性和社会性需求,也应考虑民族性格、民族情感等精神化需求,站在人文内涵的视角下,用创造性手法将建筑材料建造成既满足人体工程学又尊重民族心理学的兼具使用功能和民族审美心理的实体空间。

  三、场所精神

  建筑不光是功利艺术,更是有生命情感的构筑物,应是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地方,是满足人性回归自然与自由抒发情感需求的场所。海德格尔改造了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诗句“人,本应该诗意地居住在大地上”而提出了诗意栖居的理念,赋予建筑更多的精神功能。有百年历史的俄式“木刻楞”甚至比满洲里城的年纪还要大,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根植于满洲里市民的心中,引发人与场所精神的共鸣。人类对自然环境从骨子里就有非同一般的依赖感和亲近感。俄式“木刻楞”横向构图,建筑物很大一部分的面积都与地面贴合紧密,使居住于内的人、建筑和自然处于一种亲密的关系中。不同的材质给人不同的审美体验。俄式“木刻楞”从承重骨架到细部结构除铁皮屋顶和石砌台基外,其他部位皆为木材。人类从巢居开始就对木材产生挥之不去的审美情结。满洲里俄式“木刻楞”主体色调为土地的黄色,装饰部位木质雕刻的颜色为草地的油绿色,还有少数“木刻楞”的装饰部位为天空的蓝色,使大自然的色彩赋予建筑与自然和谐共融的视觉观感。满洲里俄式“木刻楞”建筑虽没有现代建筑在通风、采光、卫生和设施设备等方面的舒适和便捷性,但从自然、历史文脉、材质和色彩等方面体现出的场所精神给人类新建筑提供诗意栖居空间和场所精神的新启示。

  四、可持续发展

  在东西方文化中,先民从自然中感知美、践行美。工业革命之后,原生的自然以最大速度向人化的自然转化,人类赖以生存和生活的环境质量急剧下降,人们看到了自然本身的协调性和复杂性,也看到了可持续发展建筑本身对人类现实生存和人类心灵状态的良性影响。满洲里俄式“木刻楞”主体框架的材料为本土材料———木材,木材不仅质地亲和,还具备很多绿色建材的指标和持续发展的特性。干燥后含水率很低的木材绝热性能好,同样厚度下,其隔热值比混凝土高16倍,比钢材高400倍,比铝材高1600倍。在冬天室外温度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木结构建筑室内温度比混凝土建筑温度要高6摄氏度。从生态建筑寿命周期来看,建筑也有“新陈代谢”和“生老病死”,在建造时就应该考虑到日后修葺、拆除时可能碰到的能源消耗与废弃垃圾的问题。可持续发展是当代建筑设计的一般性原则,发展木结构建筑,激发人们对木材资源培育的热情,有利于美化家园和促进花园城市的生成,促进木结构资源的良性循环。现代建筑要延续传统“木刻楞”的可持续发展性,延续地域特色,延续历史文脉,结合新技术、新材料、新的设计理念和新的设计语言,提倡建筑与自然共生,从其建造运行到终结,也像有机物一样与外界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互,建造满足现代审美需求的新的木结构建筑。

  参考文献:

  [1]徐艳文.俄罗斯传统民居木刻楞[J].中外建筑,2019(9).

  [2]陈志华.外国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3]王发堂.建筑审美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4]朱瑾.建筑设计原理和方法[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9.

  [5]叶芃.中国北方俄式民居建筑“木刻楞”探析[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5).

  [6]宋莎莎,费本华,王戈,等.木结构建筑与现代人居环境[J].林产工业,2012(5).

  作者:赵彩雯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nzhushejilw/21484.html


    上一篇:超低能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
    下一篇:市政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