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历史街区建筑立面改造现况

发布时间:2020-08-17   |  所属分类:建筑设计: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历史街区是城市中古迹或文物较为集中、能够表达某一历史时期文化风貌或民族特色的街区,作为城市历史文明的延续与文化财富,历史街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市的发展,而人们对于历史建筑的认知与重视度也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不断提升。本文将以太原府城历史文道示范段工程为例,对历史街区的建筑立面改造进行探索。

历史街区建筑立面改造现况

  关键词:关键词;建筑立面改造;太原府城;历史文道

  在世界范围内,我国向来以悠久的历史闻名于世,上下五千年的璀璨历史文明在世界范围内堪称翘楚,而历史建筑作为历史文化的典型代表,其本身是古人对于世界、自身价值多种观念的表达形式之一,对于当今社会而言,历史建筑的存在不仅能够成为现代人类感受古代先辈们气节的桥梁与纽带,其本身便具有一种特殊的“气质”,这种本身便代表着历史文化底蕴的“气质”绝非现代化建筑可比。而为对历史建筑对于“历史气质”的表达进行深化,我国诸多历史名城已针对历史街区的建设展开了探讨,而在历史街区的建设中,保证历史街区中的建筑与历史建筑风格统一正是历史街区建成的要点所在。

  1研究背景分析

  太原府城是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双城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宋太原城始,历经金、元、明、清,一千余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府城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仅迎泽区便存在迎泽区,更是宋建太原城的主要部分文物97处,非物质文化遗产46项,非遗项目传承的代表人物17人。至今保留较为完整的传统街巷格局和宜人的空间尺度,老字号商业文化、名人故居文化、宗教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传统礼制文化等多元文化展示了府城鲜明的特色[1]。新形势下的太原府城保护与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虽然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投入资金集中抢救性修缮了府城内的一批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状况得到极大改观,但历史遗存周边风貌与遗产本体的不协调、违章搭建、零星棚户区造成历史地段整体风貌秩序的失控,历史风貌的品质不高。另一方面,府城定位为历史文化特色展示区,同时如何活化利用好这些文化遗产,展示府城的地域文化特色,发展文旅产业,讲好太原故事,为新时期的太原高质量转型跨越提供动力也是亟需破题。再者,作为老城区,长期以来尤其是历史地段内的基础设施仍然欠账较多,雨污合流、户内缺乏配套公厕以及各类蜘蛛网般的架空线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老城的宜居品质,历史地段内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未得到提高[2]。

  2太原府城现状分析

  2.1太原府城历史格局

  太原府城历史城区指明清太原府城城墙所围合的区域,其范围是东起建设路,西至新建路,南起迎泽大街,北到北大街[3]。明清太原府城是在宋太原城基础上扩建而成,宋城内部的街巷系统已较难辨认,但其四至轮廓基本清晰,即包括北到现在的后小河,南至迎泽大街、西至新建路、东至柳巷的空间范围。尤其是饮马河、西海子、南海子构成的城西水系,曾经是宋太原府城的护城河的一部分,是太原府城历史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太原府城的城墙虽然仅剩北部拱极门、西北城角两处残段,但其城址轮廓基本由四条城市主干路围合,较为清晰[4]。府城内五一路、府东街等几条主要城市干路均已进行过拓宽,其街道的建筑尺度已与传统尺度和风貌差异较大,但对比明清、民国时期太原城区地图可以看出,现城区内仍基本保留和延续了传统城市的路网系统。

  2.2太原府城建筑风貌

  由于长期缺乏保护意识,府城内部已基本由现代建筑所充斥,传统建筑、近代建筑零散分布于城区街坊内,历史风貌相对较好的有文庙至文瀛湖一带、督军府至钟楼街一带、精营东三道街至小北门、南华门街区一带。另外,迎泽大街是新中国建立后建设的一条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街道,其两侧集中建设了二十世纪1956-1995年代太原重要的公共建筑,因此形成独特的风貌。府城内除城西水系外,还有文瀛湖的历史水面,也是太原老城区不可多得的公共开放空间[5]。

  2.3太原府城街巷空间环境

  府城至今仍保留了众多的传统街巷,如东三道巷、小北门街、精营东二道街、帽儿巷、钟楼街、上马街、狄梁公街、文津巷等等,部分历史街巷其空间尺度和、环境风貌、活力程度较好,如小北门街、狄梁公街。由于缺少对街道空间环境各部分的精细化设计管控和管理,街巷风貌环境较差。街道空间环境由建筑前区、步行通行区、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绿化带、设施带等六部分组成。总体来看,街道两侧建筑外立面风格陈旧破损,与历史环境不协调,步行空间狭窄,架空电力线设施带各类设施布置缺乏秩序等问题较为突出,另外路面铺装缺乏文化特色,历史文化底蕴未彰显,街道环境艺术品位和活力不足[6]。

  3立面改造设计

  3.1改造原因

  当地虽于近年来逐步对沿街建筑进行了整治,但效果较差,历史建筑周围建筑在风格、色彩等方面与文物建筑风貌环境不协调,建筑外表多有破损现象,屋顶搭建也略显混乱,建筑内外设备及设施陈旧不堪,严重影响历史文道形象。

  3.2改造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3.2.1改造必要性我国于1986年正式提出了历史街区的概念,在此之前人们虽已认识到了历史文物与建筑的重要性,但对历史建筑仍以保护为主,对历史建筑周围的规划不尽合理,而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历史街区的规划建设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难点,处于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历史建筑周遭的建筑既无法拆除重建也难以做到大规模整修,久而久之,昔日整治后留下的居民楼与商铺便一直留存至今[7]。该类建筑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破坏历史街区界面,太原府城历史文街建筑类型主要以近代民国建筑及中国传统类型建筑为主,而周围建筑则多为砖瓦房,历史建筑与周围建筑风格迥异,缺乏对历史建筑地位的彰显,街区界面也不尽统一,严重影响了历史街区的美观性与该街区对历史文化的表述。3.2.2可行性历史街区建筑立面的改造可行性需从经济、时间及商业三方面进行分析:在时间方面,太原府城是有名的旅游胜地,游客量居高不下,而建筑立面的改造较之其余建筑工程时间更短,因而不致给城市旅游业带来影响;在经济方面,改造建筑比新建划算,且改造工期较短,材料使用也较少,无论对城市本身旅游行业而言还是对于建筑本身花费而言皆存在一定的经济效益;在商业方面,太原府城历史文道街区内的商业经营不尽理想,由于部分建筑破损严重,商铺出租率十分有限。而立面改造则可以改变历史建筑本身的视觉效果,对于解决上述问题方面存在积极意义[8]。

  3.3改造策略

  3.3.1建筑风貌本项目对太原府城历史文道沿街建筑的建筑立面进行统一改造,以太原府城建筑风貌为主题,在对建筑立面进行改造的过程中融入太原府城的地域特色,具体风貌改造措施如下:一,确定造型特质,太原府城历史文街沿街建筑的建筑风貌分两类,一类是近代民国建筑,以古典三段式为主,利用增加建筑屋顶线条造型或盝顶造型,建筑角部壁柱、阳台加线脚及雕花、门窗加简洁窗套、雕花轻质空调机位等元素体现近代民国建筑风貌;一类是传统风格建筑,建筑较之其余建筑增添了坡屋顶、盝顶,檐口线脚、阳台线脚、传统图案轻质空调护栏造型,窗口加简洁窗套,在本次建筑立面改造中设计师将延续该两类风貌进行设计。二,确定建筑色彩,近代民国建筑色彩青灰色穿插红色(墙体)为主,局部搭配米白色、深灰色、深咖色(造型);传统风格建筑色彩以青灰色(墙体)为主,局部搭配咖色(造型线)、暗红色(檐口木构造、梁柱构造)。3.3.2提取建筑符号除建筑风貌特色外,提取独特的建筑符号也是保证历史街区沿街建筑风格统一的重要方法。经观测发现,民国建筑阳台窗间墙等部位设计雕花logo,简洁风格明确;传统风格建筑阳台窗间墙等部位设计有传统图案装饰,该两类装饰是为当地历史建筑独特的建筑符号。

  3.4立面改造实例

  3.4.1门、窗改造将原本风格不一的门窗统一更换为断桥铝平开窗,色彩根据建筑风格进行设计,与建筑风貌相协调。玻璃的使用应满足《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15。具体框料大小、玻璃厚度由承制厂商根据立面分格大小和当地风压值进行计算后确定。3.4.2山墙改造对建筑的山墙实施整体改造,通过令诸多建筑的山墙保持一致体现出近代民国建筑及传统建筑风格,令整条历史街道尽显和谐统一,减小不同建筑间格格不入的差异性[9]。3.4.3屋面改造屋面分传统风格和民国风格两种,传统风格屋面采用坡屋顶檐口,为新加钢结构坡屋顶檐口,再挂轻质瓦,民国风格根据建筑女儿墙及立面造型向上延伸,色彩根据建筑风格设定。3.4.4空调护栏、落水管等构件改造空调护栏:空调机位采用钢结构空调支架,不锈钢防雨百叶、雕花造型等。色彩根据建筑风格设定。落水管:雨水口选用87型雨水斗,UPVC材料雨水管。3.4.5节能改造通过高新技术对建筑实施节能方面的改造,具体改造措施为:对外墙采用挤塑聚苯板,层层加防火隔离带,公建外墙采用A级岩棉保温板,厚度满足节能要求;对屋面采用挤塑聚苯板,厚度需满足节能要求;对外窗采用断桥铝平开窗,满足抗风压、气密、水密、保温等性能;对冷桥部分采用30厚玻化微珠。女儿墙、腰线、门窗外侧洞口及不采暖阳台挑板上下面等冷桥部位抹30厚SY玻化微珠保温层。3.4.6立面造型改造技术措施立面造型采用GRC板材:造型丰富、质感多样、质量轻、强度高、质感好、肌理多;立面线脚采用GRC成品线脚;施工工艺:安装部位弹出定位线;粘贴法粘贴;较大GRC设支撑临时固定。

  4结语

  历史建筑与新时代之间并不存在排斥关系,通过对历史建筑的改造与是街道的建成可以令历史建筑与新时代“完美融合”,对城市的历史文化与历史记忆进行延续,而作为建筑的“脸面”,建筑立面的改造正是令历史街区“改头换面”的重要方式,在具体对历史街区建筑立面进行改造时,设计师必须对城市当地的历史、人文、环境等因素进行统筹考虑,结合实际对建筑立面进行改造,如此一来历史建筑的建筑立面方才能够以生动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通过新老文化的融合为历史建筑在新时代中找到新的价值与定位。

  参考文献

  [1]张建程.城市临街建筑立面更新改造方法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5):2761.

  [2]吕士超.旧有建筑外立面改造中的现代建筑设计手法[J].科学与财富,2020,(5):293.

  [3]董景利.徕卡RTC360三维激光扫描仪在建筑立面改造中的应用[J].测绘通报,2020,(2):163-166.

  [4]王崇杰,张泓,尹红梅.既有建筑光伏立面一体化节能改造设计——以太原市某公共建筑改造设计为例[J].建筑节能,2019,47(8):135-139,148.

  [5]邓驰超.旧建筑外立面改造中的现代设计方案简析[J].建筑·建材·装饰,2019,(21):198,210.

  [6]张弓.旧有建筑外立面改造中的现代建筑设计手法[J].科学与财富,2019,(26):275.

  [7]张璐.老城区既有建筑立面改造方法浅析[J].福建质量管理,2019,(16):224.

  [8]王灏翔.地域文化视角下城市街道建筑立面改造设计方法研究——以巴彦淖尔市新华大街为例[J].城市建筑,2020,17(2):78-80.

  [9]云大科.建筑立面改造设计的要点综述[J].建筑与装饰,2019,(1):6.

  作者:申睿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nzhushejilw/22002.html


    上一篇:公路隧道照明仿真设计智能控制
    下一篇:民居类传统砖木建筑保护及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