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建筑工程师评职范文浅析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建筑设计: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三、抗震计算

  1.地震作用计算

  底部剪力法和时程分析法是结构抗震计算的基本方法。

  (1)底部剪力法。适用于高度不超过40 m、以剪切变形为主、质量与刚度在竖直方向分布均匀的结构,以及可简化成单质点体系的结构。

  (2)时程分析方法。适用于不规则的建筑(如扭转、凹凸、楼板不连续和竖向形体不规则等)、甲类建筑与烈度、限定高度的高层建筑;多遇地震作用的计算也可采用时程分析法,计算时,将多条时程曲线计算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计算结果。

  采用上述两种方法计算地震作用设计时,须满足以下计算要点。

  (1)因为建筑结构两个主轴方向的构件抗侧力是地震变形验算的主要对象,所以,这两个方向要分别进行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

  (2)对质量与刚度的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需考虑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效应。其他结构的扭转效应可以通过对地震作用修正得到。

  (3)8、9级地震中的大跨度结构和长悬臂结构,9级地震中的高层建筑,都要进行竖直方向地震作用的计算。

  (4)对于结构中相交角度大于15°的斜交构件,需对有抗侧力的该种构件进行水平各向地震作用计算。

  四、抗震构造措施

  1.砖混结构

  砖混结构的抗震构造要求包括:加设圈梁、加设构造柱、对墙体加固构造。

  (1)圈梁用于增强房屋的整体性,可以提高房屋的整体抗震

  能力。

  (2)构造柱与圈梁配合适用,二者形成封闭骨架,可以提高砌体结构的抗震能力。一般来说,在内外墙交接处、外墙转角处以及楼梯间的四角处,都应加设构造柱。

  (3)墙体加固构造可以有效提高砌体结构的水平承载力,一般做法是用高标号水泥砂浆或布钢筋网砂浆代替原墙体的粉刷抹灰。

  2.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构造要点包括:(1)构件截面的高宽比要满足规定的限值。(2)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3)将承重柱的轴压比控制一定的范围内。(4)一般填充墙中应设置拉结筋,较长的填充墙还应设置构造柱、芯柱、角柱并要求短柱箍筋全高加密。

  五、结束语

  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是一个复杂、综合、系统且整体性很强的过程,它包括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抗震计算及构造措施,三方面缺一不可。如今,随着地球的生态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地震灾害也日趋频繁,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成了衡量建筑结构设计是否有效的一向重要指标。因此,对各种结构进行更准确、合理的抗震设计,将成为建筑工程中尤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张映超.浅谈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J].科技风,2011.

  [2]安海玉,何彩云,丁永君.复杂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分析[J].天津建筑设计,2011.

  [3]孙国伟.浅析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J].科技风,2011.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nzhushejilw/5021.html


上一篇:建筑工程师论文范文简述高层建筑桩基础设计要点
下一篇:施工技术论文范文钢骨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要点及细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