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工程建设中的后浇带施工技术探讨(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建筑设计: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2)后浇带垂直施工缝的处理措施

对木模处的垂直施工缝处, 可用高压水冲毛 ;也可根据现场情况和规范要求尽早拆模并及时用人工凿毛。 对采用钢丝网模板的垂直施工缝, 当混凝土达到初凝时( 用手压混凝土表面能出现指纹), 用压力水冲洗、 清除浮浆 ,并使冲洗部位露出骨料, 同时将钢丝网片冲洗干净。 混凝土终凝后将钢丝网拆除 ,立即用高压水再次冲洗施工缝表面 。为此, 在混凝土浇注后应派专人掌握初凝和终凝时间, 以便选择最佳时间进行冲洗。

(3)预防水浸入底板后浇带的措施

为防止底板周围施工积水流进后浇带内, 在后浇带内, 在后浇带两侧50CM宽处, 用砂浆做出宽50MM, 高50---100MM的挡水带。 为防止地下水从垫层上渗, 在后浇带位置垫层上铺二毡三油, 并在浇注底板后浇带混凝土时, 再在底板面浇注一层10CM 厚的素混凝土附加层, 两者同时浇注。

(4)地下室底板、 侧壁后浇带的施工

地下室因为对防水有一定的要求, 所以后浇带的施工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后浇带应在其两面三刀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 后再施工。 后浇带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 其强度等级不得低于两侧混凝土。 后浇带混凝土养成护时间不得少28d。在地下室后浇带的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规定的要求进行处理。

(5)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

不同类型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时间不同: 伸缩后浇带视先浇部分混凝土的收缩完成情况而定, 一般为施工后42---60天 ;沉降后浇带宜在建筑物基本完成沉降后进行。 在一些工程中, 设计单位对后浇带的保留时间有非凡要求, 应按设计要求进行保留。 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 宜在施工缝处铺一层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 ,用水冲洗施工缝, 保持湿润24小时, 并排除混凝土表面积水。 后浇带混凝土必须采用无收缩混凝土, 可采用膨胀水泥配制, 也可采用添加具有膨胀作用的外加剂和普通水泥配制, 混凝土的强度应提高一个等级, 其配合比通过试验确定, 宜掺入早强减水剂,且应认真配制, 精心振捣。 由于膨胀剂的掺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因此, 要求膨胀剂的称量由专人负责。 所用膨胀剂和外加剂的品种, 应根据工程性质和现场施工条件选择 并事先通过试验确定配合比, 并适当延长掺膨胀剂的混凝土搅拌时间, 以使混凝土搅拌均匀。

二、后浇带施工中需注意的事项

1、后浇收缩带、 后浇温度带等灌注混凝土的时间问题。 前述后浇带主要是指后浇沉降带或者同时也是收缩带和温度带, 即同时起到三种作用。 如果后浇收缩带单独设置,则灌注混凝土的时间宜在楼板浇筑的 60d 之后, 这样估计可以完成混凝土收缩的 60%以上, 如确有困难时也不宜少于30d;且灌注混凝土的时间宜选择在温度较低时, 不宜在热天浇筑冷天留下来的后浇温度带。

一般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的基础同时施工,对于上部结构的施工,无论是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同时施工,还是先施工高层,后施工低层,同样要按施工图要求设置施工后浇带。 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接的基础梁、 上部结构的梁和板,要预留出施工后浇带,待主楼与裙房主体完工后(有条件时再推迟一些时间),再用微膨胀混凝土将它浇筑起来,使两侧地梁、 上部梁和板连接成一个整体。 这样做能够使高层与低层的差异沉降减少一部分, 因为高层主楼完成之后,一般情况下, 其沉降量已完成最终沉降量的 60%~80%,剩下的沉降量就小得多,这时再补齐施工后浇带混凝土,二者差异沉降量就较小。

2、后浇带两侧的隔断做法。 在施工后浇带处,混凝土虽为后浇,但钢筋不能断。 如果梁、 板跨度不大,可一次配足钢筋;如果跨度较大,可按规定断开,在补齐混凝土前焊接好。 施工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考虑浇筑混凝土后连接牢固,一般宜避免留直缝。 对于板,可留斜缝;对于梁及基础,可留企口缝,而企口缝又有多种形式,可根据结构断面情况确定。 后浇带两侧宜采用钢筋支架铅丝网或单层钢板网隔断, 钢筋支架的钢筋直径及间距设置视构件断面大小而定, 以支撑稳定为原则,铅丝网的网眼一般不宜过大,以避免灌注混凝土时跑浆。 如网眼偏大,可在网外粘贴一层塑料薄膜,并支挡固定好,以承受灌注混凝土时的挤压力,并保证不跑浆,待混凝土凝固后,薄膜即可撕去,钢筋支架亦可除去,而铅丝网则留在后浇带两侧,即永久留在后浇带内。

3、其他有效施工措施。 后浇带处的钢筋应保证位置准确, 对于板的钢筋网下设置垫块,双层钢筋应设置支架;对于梁、 底部钢筋亦应加垫块,上部钢筋一般直径较大,可不用支架,但应在后浇带部位设马道通过, 过往的人员不应直接踩钢筋。 采用钢筋支架铅丝网隔断时,后浇带两侧混凝土应局部干硬一些, 即水灰比小一些,这样既能保证振捣密实,又不会造成跑浆,使侧面混凝土强度和其他混凝土一致 。另外,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后浇带处侧面混凝土浮浆凿除,清刷干净,底部碎屑清除彻底。

参考文献:

[1] 陈平.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 中外建筑, 2008,(04) .

[2] 黄宗文.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16) .

[3] 赵兴才. 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分析及应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13) .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nzhushejilw/5324.html


上一篇:纳米SiO2与硅灰复掺对水泥净浆的改性研究
下一篇:对公路施工中路基加固技术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