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隧道初支喷射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设计(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建筑设计: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3 设计方法和步骤

3.1确定水泥用量

水泥用量太大不仅不经济,而且太大的水泥用量也会导致混凝土硬化后的干缩量增大;水泥用量太小,会使喷射混凝土的回弹量增加,早期强度增长缓慢。水泥用量初步拟定按经验公式(3-1)

C0=782.4 Dmax-0.2377·B (3-1)

=782.4*10-0.2377*1=452kg

式中:C0-水泥用量;

B-检验调整系数,B=1

Dmax-集料的最大粒径

综合考虑,确定每方最大水泥用量为452 kg,拟定三组试配试件水泥用量为 452kg、422kg、392kg。

3.2 砂率的选择

由于喷射混凝土是靠喷射过程中水泥和骨料的相互碰撞、压实形成的。为尽可能地利用冲击能量,喷射混凝土的砂率要比普通混凝土的砂率要大。同时较大的砂率对混凝土粘聚性、工作性也有很大的影响。砂率大回弹量小,但强度较底,但强度下降,砂率大回弹量大,但强度有保证,因此,在配合比设计时,我们依据规范要求,拟定50%、55%、60%三个砂率。

3.2 容重

由于无法事先确定用水量,可先按灰骨比、水泥及砂率配置,在配合比试验使,在喷水管上装上水表,记单位用料时的用水量,便可求得该试样配合比的用水量, 由于所用水泥、集料及外加剂已知,已精确定W与水泥用量C、砂用量S、用量G及外加剂用量E的比例关系便为已知,见比例关系(3-2),喷射混凝土理论容重为2200Kg/m3,就推出该配合比混凝土的每方各种材料实际使用情况,从而调整只按灰骨比、水泥及砂率控制的配合比。

C:S:G:E:W=1:S/C:G/C:E/C:W/C      (3-2)

3.3 现场试验

第一步 配料

现场按灰骨比1:4,三个水泥用量452kg、422kg、392kg,及三个砂率50%、55%、60%,速凝剂掺量为4%(厂家技术分析后确定),拟定7个配比如下:

①水泥:452 砂:904 碎石:904  速凝剂:18.08

②水泥:452 砂:994 碎石:813 速凝剂:18.08

③水泥:452 砂:1084 碎石:723 速凝剂:18.08

④水泥:422 砂:844 碎石:844 速凝剂:16.88

⑤水泥:422 砂:928 碎石:760 速凝剂:16.88

⑥水泥:422 砂:1012 碎石:675 速凝剂:16.88

⑦水泥:392 砂:784 碎石:784 速凝剂:15.68

第二步 喷料入模

喷射混凝土配合比调整的目的就是使混凝土不仅满足强度的需要,而且也要满足施工工作性的需要。以不堵管、回弹少、附着性好的喷射混凝土配合比为最佳喷射混凝土配合比,所以在喷射过程中要详细记录每组配合比的用水量及其他喷射情况,并及时与喷浆手沟通,参考喷浆手意见。喷射过程如下:

A. 在喷射作业面附近将模具敞开一侧朝下,以与水平成80°左右的夹角置于墙角,放置牢靠;

B、现在模具外的边墙上喷射,待操作正常后,将喷头移至模具位置,由下而上逐层向模内喷满混凝土;

C、将喷满混凝土的模具小心移至安全地方,用三角抹刀刮平混凝土表面。

第三步 养护

并记录如相应的配合比记录资料,随即将其平放在隧道内进行同条件养护。七天后,脱模后用切割机将其切割成100*100*100的立方体,随后继续养生至28天。

第四步 试验及选取并调整

28天同条件养护到期,根据各组配合比用水量,按公式(3-2)推算出每组配合比混凝土各每方材料用量,见公式(3-3)

C\'=2200/(1:S/C:G/C:E/C:W/C)

S\'=(2200/(1:S/C:G/C:E/C:W/C))* S/C

G\'=(2200/(1:S/C:G/C:E/C:W/C))* G/C

E\'=(2200/(1:S/C:G/C:E/C:W/C)) *E/C

W\'=(2200/(1:S/C:G/C:E/C:W/C)) * W/C (3-3)

C\'、S\'、G\' 、E\' 、W\'的重量既为每组配合比每方试配材料理论用量,其和为2200,根据试件实测表观密度M\'除以2200,就得到配比修正系数£。试配的九组配合比就可以得出如下:

水泥用量=C\'*£ Kg

砂用量=S\'*£ Kg

碎石用量=G\'*£ Kg

速凝剂用量=E\'  Kg

用水量=W\'  Kg

算出每组的平均重量对时间分组进行试压得出9组配合比试件的强度,然后根据记录的回弹量情况,选取既经济又满足施工要求的经修正后的配合比,即为茶林顶隧道初支C20喷射混凝土的配合。

4 总结

喷射混凝土施工随着地下工程的不断发展,也势必将越来越广泛,但相关指导性的规范尚未完善,只有靠工程技术人员在日常的工作生产中不断积累,总结宝贵的技术经验,为喷射混凝土的科学应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JTG D70-200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S] .

[2] GB50086-2001,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要求[S] .

[3] 陈建勋等.隧道工程试验检测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建筑设计论文发表http://www.uuqikan.com/jzsjlw/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nzhushejilw/5328.html


上一篇:高层建筑滑模施工技术分析
下一篇:粉煤灰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