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基坑降水方法浅析(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建筑设计: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3)防渗垂直帷幕

防渗垂直帷幕也称防水帷幕,是在基坑周围采用高压喷射注浆,压力注浆或渗透注浆和深层搅拌等技术,在地下形成一道连续的墙幕,既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渗阻水效果,又能很好的对边坡起到支撑作。该方法适用范围广泛,目前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

2 基坑降水的缺陷及防护措施

基坑工程中对场区地下水处理采用降低地下水位法较堵截降水法的最大缺陷是会引起邻近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由于每个井点周围的水位降低是呈漏斗状分布,整个基坑周围的水位降落必然是近大远小呈曲面分布。水位降低一方面减小了土中地下水对地上建筑物的浮托力,使软弱土层受压缩而沉降;另一方面空隙水从土中排出,土体固结变形,本身就是压缩沉降过程。地面沉降量与地下水位降落量是对应的,地下水位降落的曲面分布必然引起邻近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4]。

当不均匀沉降达到一定程度时,邻近建筑物就会裂缝、倾斜甚至于倒塌。因此配合基坑边坡支护进行降水设计和施工,必须高度重视降水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把不均匀沉降限制在允许的范围内,以确保基坑及周围建筑物的安全。为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减少不均匀沉降[5]。

1)由于基坑周围的水位降落曲线随降水要求、降水方法和具体方案的不同而差别较大,因此不要提出过高的降水深度,在满足基本降水要求的前提下,对各种降水方法应分析和比较,筛选最佳的降水方案。

2)在降水井点与重要建筑物之间设置回灌井、回灌沟,降水的同时降水回灌其中,使靠近基坑的建筑物一侧地下水位降落大大减小,从而控制地面沉降。

3)减缓降水速度,使建筑物沉降均匀。在邻近建筑物一侧将井点间距加大以及调小抽水设备的阀门等,减小出水量以达到降水速度减缓的目的。

4)提高降水工程施工质量,严格控制出水的含砂土量,以防止地下砂土流失掏空,导致地面建筑物开裂。

5)布设观测井和沉降、位移、倾斜等观测点,进行定时观察、记录、分析,随时掌握水位降低和基坑周围建筑物变化动态。同时,还要了解抽水量和含砂量。做到心中有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预防事故发生。

3 基坑降水须考虑的因素

在采取上述处理方法对基坑进行降水处理时,对选择的降水方法还应该考虑以下因素:

1)场地条件及建(构)筑物设计施工资料

场地条件制约着降水方案的制定,它主要包括场地四周已有建筑物的高度、分布、结构和离拟建工程的距离;地基四周的地下设施(包括给排水管道、光纤电缆、供气管道等);向外抽水排水通道以及供电情况等。有关设计施工资料包括基坑开挖尺寸和分布;地下建(构)筑物施工的有关要求等。这些条件决定了所采用降水方法和具体的设计施工方案,也决定了具体保证周边建筑物和地下设施安全的实施措施。

2)地质情况

了解地基土分层地质柱状图及地质剖面图,各层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类型及埋藏情况,水文地址情况,水质分析结果,特别是土层的渗透性。土的渗透系数取决土的形成条件、颗粒级配、胶体颗粒含量和土的结构等因素,因此场区土层的不同深度和不同方位的渗透系数是不同的。渗透系数计算结果的真实性,势必直接影响降水方案的选择。

3)场地地下水情况

地下水分潜水和承压水两种。潜水储存于地表与第一层不透水层之间,是无压力重力水,可向四周渗透。从工程实践来看,潜水大多来源于大气降水和地下埋设的上下水管道破裂漏水,主要积存于地表下杂填土和老建筑物被冲刷掏空的地基中。承压水储存于两个不透水层之间含水层中,若水充满此含水层,则水具有压力。所以,要根据地质和水文资料,搞清楚场区各处透水层和不透水层向下沿深度的分布厚度和变化情况;掌握场区各处承压静止水位埋深和他们的年变化幅度及水位标高;查明场地地下水补给源的方位、距离和透水层的联系情况;搞清楚地下水层是否与江、河、湖、海等无限水源连通;不论潜水或承压水若与无限水源连通,都会造成降水困难甚至于降水无效。

综上所述,在基坑工程降水存在许多缺陷如会引起邻近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施工时要采取措施防止不均匀沉降;根据场地条件、建筑物设计施工资料、地质情况及场地地下水情况选择合适的降水方法,以减少基坑工程施工中的事故。

参考文献

[1] 龚晓南,高有潮.深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2] 高大钊,陈忠汉,程丽萍.深基坑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3] 余志成,施文华.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4] 杨育文,袁建新.坑工程支护选型多样性探讨[J].岩土力学,1999(3):69~73.

[5] 秦四清.深基坑工程优化设计[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8.9,14~24.

建筑设计论文发表http://www.uuqikan.com/jzsjlw/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nzhushejilw/5360.html


上一篇: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优化
下一篇:城市立交桥桥梁设计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