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浅谈建筑结构的可靠性研究(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建筑设计: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三)结构理论应重视破坏形态研究

在作用引起的效应S超过本身具有的抗力R时,结构将失效(破坏)。破坏的形态对安全性至善重要,具有明显预兆(挠度变形及裂缝宽度等)的延性破坏不致引起严重后果;而无明显预兆的脆性破坏(失稳、断裂、倒坍等)则可能导致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因此可靠性的研究应重视对破坏形态的探讨。通过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定量地界定导致构件脆性破坏的条件,才有可能通过设计施工控制而加以避免。

(四)推进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可靠度研究

比起承载力失效(破坏),因裂缝、变形(挠曲)而引起的问题要广泛得多,且对人民的日常生活影响更为直接。随着材料的高强化,刚度裂缝问题可能取代承载力而成为制约结构设计的主要因素,因此对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研究亟待深化。使用状态的失效应明确界定;对影响使用的各种因素进行研究;并以概率和可靠度的形式加以探讨。面临越来越多的质量事故(纠纷)和建筑商品化后对质量的高要求,这类研究十分迫切。

(五)注意间接作用对结构影响的研究

湿度、收缩、徐变、沉降等非荷载作用引起的效应对承载能力及变形、裂缝的影响以前未被重视,但在发生的工程事故和质量纠纷中却占有较大的比例。许多问题很难用计算来确定,只能定性地凭经验处理。希望通过调查研究、理论分析和工程实践寻求合理的解决办法,例如结构中缝的设置、构造配筋和最小配筋率等。

(六)建筑物耐久性和使用寿命安全性评估

处于不同环境条件下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取决于建筑材料的耐欠性和使用期间的维护。研究混凝土徐变、碳化及钢筋锈蚀等与时间的关系;在结构设计工作寿命期如何通过正常使用和必要的维护保证其应有的可靠度;超过正常使用年限后结构如何安全地继续服役等,都应成为研究的重要方面。

(七)改善施工验收方法研究

设计的目标可靠度要靠正常的施工来加以保证,我国在这方面相对薄弱。如何建立完善严密的施工验收方法,以可靠度理念及严密的抽样检验理论来指导质量验收,有关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亟待开展。

四、结语

结构设计可靠度的高低,是国家经济和资源状况、社会财富积累程度以及设计施工技术水平与材料质量水准的综合反映。提高结构设计可靠度时,结构的直接造价将有所提高,而维修费用将减少,投资风险亦将减少;如果降低工程造价,则维修费用和投资风险都将提高。所以,确定建筑的结构设计可靠度,实际上是在结构造价与结构风险之间权衡得失,寻求最优的选择。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nzhushejilw/5801.html


上一篇:浅谈绿色建筑设计的必要性
下一篇:建筑工程施工危险因素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