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建筑桩基础施工技术问题与措施(2)
(2)钢筋笼制作根据设计要求采用加劲成型法,每间隔1.5米加一道加劲箍,以保证成型钢筋笼主盘直,误差小,箍筋圆,直观效果好。
7、水下砼灌注
(1)清孔(第二次清孔):根据设计要求第二次清孔采用正循环工艺清孔。清孔结束后,测量其孔底标高及孔底泥浆比重,孔底沉渣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按照设计要求工程桩控制在100mm内,并测定孔底泥浆性能指标,通过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做后续工作。
(2)砼灌注。根据不同的孔深,配置导管长度,导管下口伸至距孔底0.3~0.5m处,导管放置时,力求导管中心与桩孔中心一致以减少灌注阻力。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为保证砼初灌量,第一斗采用满斗灌入,并保证灌注的连续性。水下混凝土坍落度为20±2cm,扩散度大于35cm,砂率不小于40%。为确保桩顶部位质量,保证导管有2m以上的埋深,应控制砼最后一次的灌注量,确保桩顶质量,桩顶超灌长度不小于设计要求。灌注完毕后及时回填桩孔。
8、桩底注浆
采用钻孔灌注桩桩端后注浆,注浆过程如果出现冒浆现象,应停止注浆,间隔30分钟以上再继续注浆,如此反复,保证每根桩的注浆量。如若有一根压浆管路不畅,可将全部水泥浆量通过另一根畅通的压浆管内一次压入至桩端。同时要认真做好压浆管路安装和压浆记录,要求做到及时、准确、真实。
四、结论
桩基础工程的质量是工程施工中的重中之重,它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物工程质量的好坏。本文主要从桩基础的施工过程中各阶段的施工技术以及其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具体阐释并针对这些质量问题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为其今后的质量提高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nzhushejilw/592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