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介绍几种建筑工程中常用防水材料的检测方法(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建筑设计: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GB/T328.11—2007《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第11部分:沥青防水卷材耐热性》主要检测卷材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在规定温度或连续在不同温度测定的耐热性极限。标准也规定了两种方法:方法A,试件分别垂直悬挂在规定温度的烘箱中,在规定的时间后测量试件两面涂盖层相对胎体的位移。平均位移超过2.0mm为不合格。方法B,试件分别垂直悬挂在规定温度的烘箱中,在规定的时间后测量试件两面涂盖层相对胎体的位移及流淌、滴落。方法A采用三个试件的滑动值的平均值不超过2.0mm认为合格,方法B以试件下端的涂盖层不应超过胎基,无流淌、滴落、集中性气泡,为规定温度下耐热性符合要求,且一组三个试件都应符合要求。

GB/T328.14—2007《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第14部分:沥青防水卷材低温柔性》主要检测卷材的在规定温度下弯曲无裂缝的能力。标准要求卷材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进行检测,并去除表面的任何保护膜。弯曲轴直径根据产品不同可以为20mm、30mm、50mm。两个圆筒间的距离应按试件厚度调节。在完成弯曲过程10s内,用肉眼检查试件有无裂缝。一个试验面在规定温度至少4个无裂缝为通过,上表面和下表面的试验结果均应通过,才能认为符合要求。

在实际检测过程中,防水卷材的拉伸性能、耐热性、不透水性能常能满足要求,而低温柔性却时常不能满足要求。

3、刚性防水材料

3.1砂浆、混凝土防水剂

砂浆、混凝土防水剂主要有UEA型混凝土膨胀剂、有机硅防水剂、BR系列防水剂、M1500水泥水性密封防水剂、无机铝盐防水剂。这些产品的执行行标为JC474—2008《砂浆、混凝土防水剂》。标准主要从匀质性指标和物理力学性能两方面作了要求。下面主要简述物理力学性能的试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3.1.1 受检砂浆性能

(1)砂浆抗压强度比:按照GB2419《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确定基准砂浆和受检砂浆的用水量,但水泥与砂的比例为l:3,将两者的流动度均控制在(140±5)mm。用有底试模成型70.7mm×70.7mm×70.7mm的基准和受检试件各两组,分别养护至7d、28d,测定抗压强度;(2)砂浆透水压力比:同样是参照GB2419确定基准砂浆和受检砂浆的用水量,两者保持相同的流动度,并以基准砂浆在0.3~0.4MPa压力下透水为准,确定水灰比。用上口直径70mm,下口直径80mm,高30mm的截头圆锥带底试模成型基准和受检试件,养护7d,用密封材料封装入渗透仪中做透水试验。密封是否严实直接影响试验结果,可选用石蜡加少许松香作为密封材料。

3.1.2 受检混凝土性能

(1)抗压强度比、泌水率比、收缩率比、凝结时间都按照GB8076《混凝土外加剂》规定进行试验;(2)渗透高度比试验的混凝土一律采用坍落度为180mm的配合比,砂率38~42%左右。参照GBJ82规定的抗渗透性试验方法,但初始压力为0.4MPa。若基准混凝土在1.2MPa以下某个压力透水,则受检混凝土也加到这个压力,并保持相同的时间。然后测定平均渗透高度。若基准混凝土与受检混凝土在1.2MPa时都未透水,则停止升压,测定平均渗透高度。

3.2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

根据国家标准GB18445—2001《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按使用方法可将产品分为两种:①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它是一种粉状材料,经与水拌合可调配成刷涂或喷涂在水泥混凝土表面的浆料.涂层厚度国外资料一般在0.5~1.5mm 范围内,我国规范规定是应不小于0.8mm。亦可将其以干粉撒覆并压入未完全凝固的水泥混凝土。②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剂:它是一种掺入混凝土内部的粉状材料,按一定掺量将其直接添加到混凝土中,起到防水的作用。

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及试验方法基本上在参照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JC474—2008《砂浆、混凝土防水剂》等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的特性,增加了二次抗渗压力这一项指标。第二次抗渗压力系指第一次抗渗试验透水后的试件置于水中继续养护28d,再进行第二次抗渗试验所测得的抗渗压力。除了二次抗渗压力这一项,GB18445—2001《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标准中的其余抗渗、抗压强度比等物理性能指标一般刚性防水材料也能达到。这样,二次抗渗压力就成了区分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和一般刚性防水材料的重要指标。所以,尽管进行二次抗渗压力检测需要的时间比较长,但对于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来说却是必检的项目。

4、建筑密封材料

建筑密封材料是一些能使建筑上的各种接缝或裂缝、变形缝(沉降缝、伸缩缝、抗震缝)保持水密、气密性能,并且具有一定强度,能连接结构件的填充材料。常用建筑密封材料有硅酮、聚氨酯、聚硫、丙烯酸酯等密封材料。其质量检验分别参照现国标(或行标)进行。本文在此不赘述。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选用性能合适、质量合格的防水产品,是防水工程建设的基本前提。由于防水材料的多样性,防水工程的复杂性,防水施工队伍技术水平的差异性,导致防水工程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很复杂。总结:①只有通过严把产品质量这第一道关,从源头上控制建筑工程涉及产品的质量,才能为以后的工程质量奠定基础。②使用耐候性更好、防水保质期更久的新型建筑防水材料,提高防水材料的使用寿命。③加强防水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避免出现豆腐渣工程。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nzhushejilw/6072.html


上一篇:建筑交通联系空间评析
下一篇:建筑电气节能有效措施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