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高层住宅施工技术与管理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建筑设计: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突飞猛进,房屋工程建设在中国也得到了蓬勃迅速的发展,尤其是城市高层住宅的建设更是得到了飞跃的发展。在高层住宅的建设中,施工技术的改进、工程管理的科学化对提高工程质量、保证工程建设成败有着重大影响。因此为了确保高层建筑的工程质量,我们就要不断提高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由于高层住宅建筑施工具有施工作业面窄,结构复杂多变等特点,施工管理处于整个建筑环节的承上启下、至关全局的地位,直接影响建筑质量和工期。本文结合工程实践,从高层住宅建筑的测量、混凝土强度裂缝控制、安全管理等方面对高层住宅建筑的施工与管理进行论述。

  关键词:高层住宅,混凝土,工程质量,施工技术,工程管理

  

  0引言

  在中国经济迅速崛起的大环境下,许多城市加快了旧城改造的步伐,而高层住宅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特别是在土地资源相对更为稀缺的市中心,高层住宅的集群效应将更为突出。高层住宅建筑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借助电梯自由上下,省去了爬楼的劳顿之苦;出入口集中,便于进行物业管理,比较安全;视野开阔,通风采光好,噪音和空气污染比较少;高层建筑的硬件和配套标准高于多层住宅,如抗震性能较强,防灾系数较高。正是高层住宅的这些特点促使其要有更高的施工要求和管理水平。

  

  1高层住宅建筑工程的测量控制

  \"三线\"的控制对于高层住宅建筑来说操作上有一定难度,且需要考虑的方面也比较多,经常会发生位移或不准现象。\"三线\"的控制是高层建筑的一大难点,也是其控制的重点。\"三线\"主要指:垂直度的控制;轴线的控制;标高线的控制。

  1.1建筑物的定位放线

  建筑物的定位放线,根据设计给定的定位依据和定位条件进行。当定位依据是原有建筑物时,要会同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到现场,对定位依据的建筑物的边、角、中线、标高等具体位置,进行明确的指定和确认,必要时进行拍照,以便查证和存档。当定位依据是规划红线、道路中心线或测量控制点时,在同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在现场当面交桩后,要根据各点的坐标值、标高值校算其间距、夹角和高差,并实地校测各桩位是否正确,若有不符,应请建设单位妥善处理。

  1.2高层建筑标高测量

  高层建筑标高测量的允许误差——层间标高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mm,建筑全高(H)测量偏差不应大于:

  (1)H≤30m,±5mm;

  (2)30m<H≤60m,±10mm;

  (3)60m<H≤90m,±15mm;

  (4)90m<H≤120m,±20mm;

  (5)120m<H≤150m,±25mm;

  (6)150m<H,±30mm。

  通常,测量允许误差等于2倍测量中误差。建筑物标高误差由测量误差、施工误差组成,而建筑物标高误差的允许值,可查相关结构施工规范。

  1.3高层建筑竖向控制

  当高层建筑施工到±0.000后,随着结构的升高,要将首层轴线逐层向上投测,用以作为各层放线和结构竖向控制的依据。其中,以建筑物外廓轴线和控制电梯井轴线的投测更为重要。以下轴向应向上投测:建筑物外廓轴线;伸缩缝、沉降缝两侧轴线;电梯间、楼梯间两侧轴线;单元、施工流水段分界轴线。

  高层建筑轴线的竖向投测,常采用外控法和内控法,另外还可用内外控综合法。

  1.4变形观测

  高层建筑施工从施工准备到竣工后的一段时间,应进行沉降、位移和倾斜等变形观测,以下部分需进行变形观测:高层建筑施工对邻近建筑物和护坡桩的影响、日照对在建建筑物的影响;在建建筑物各部位的变形。

  1.5高层建筑施工常用测量仪器概述

  20世纪80年代以后测量仪器逐步进入了自动化、电子化和数字化的时代。下面是一些当前高层建筑施工测量常用的仪器:工程水准仪(S3、S2);精密水准仪(N3);工程经纬仪(J6、J2);光电测距仪;垂准经纬仪;激光经纬仪;激光铅直仪;自动天顶准直仪;自动天底准直仪;自动天顶-天底准直仪。

  

  2高层住宅建筑工程的混凝土强度控制

  保证高层建筑的耐久性、适用性和结构安全的关键是混凝土强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由于高层住宅混凝土用量较大,施工周期也比较长,又有气候等因素,有时会发生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甚至不合格,所以必须要控制好混凝土的强度,保证设计图纸要求的混凝土强度在实际施工中得到有效落实。

  高层建筑多采用泵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不仅能缩短施工周期,而且能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但在某些工程上的使用表明,在配比、原材料、振捣控制严格的情况下,仍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分析其原因,多为抢工期、养护时间严重不足。据有关专家测试结果,混凝土在全湿养护28天、全湿养护3天、空气中养护28天的强度比分别为2:1.5:1,由此可见养护的重要性。

  

  3高层住宅建筑裂缝的控制

  一般来讲,高层建筑中的混凝土强度偏高、使用量较大,且带有地下室,所以高层建筑裂缝产生的可能性更大。同时由于高层结构时常用到大体积混凝土,水泥在水化热过程中要释放大量的热量,从而引起混凝土的温度变化,产生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形成混凝土裂缝,而裂缝一旦产生不仅影响建筑物的美观,还对结构的耐久性有很大的影响。高层建筑基础的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以及施工后浇带防水,抗渗应有施工技术方案。大体积混凝土浇注时由于内外温差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很大的应力,以至混凝土表面出现大量的裂缝,因此混凝土内外温差必须控制在25℃以内,一般可采用以下措施:选用中低热的水泥品种,如矿渣水泥;尽量减少大体积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掺加适量缓凝剂,使泵送混凝土的放热高峰相对延迟,峰值降低;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混凝土的表面蓄热保温。混凝土的防水有自防水和外防水之分,根据设计要求检查混凝土的配合比、防水材料的合格证及试验报告,检查现场的施工方法和质量。外墙混凝土的抗渗重点是检查墙身与底板交接的施工缝处是否加设止水措施,加设的止水措施是否满足要求。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nzhushejilw/6257.html


上一篇:浅析SMW工法施工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下一篇:浅析钢结构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及具体安装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