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路桥施工论文范文浅析高速公路桥梁隧道病害的处治技术(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交通运输: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1)压浆

  对于产生大面积渗漏水地段,其衬砌多存在较大的缺陷,如衬砌厚度不足、衬砌裂缝多、衬砌混凝土不密实、蜂窝麻面现象严重等,采取的措施应是治水与结构补强同时进行。即先对衬砌结构及围岩体进行注浆,减小衬砌后贮水空间与进入隧道内的地下水,使衬砌与围岩密贴,改善衬砌结构的受力条件。对围岩注浆是治理衬砌渗漏的根本措施之一。在注浆前应对注浆范围内的各种裂缝进行处理,防止漏浆。

  ①围岩内钻孔注浆

  钻孔注浆适用于大面积渗漏水处,目前多采用Ф42或Ф50小导管注浆。导管可分为长导管与短导管。长导管长度为3~6m,兼有加固围岩作用,管壁上梅花形布置注浆孔。注浆孔视浆液扩散程度,孔距宜控制在0.5~3m之间。短导管一般深入围岩20cm,浅孔密布。注浆压力一般不超过0.5MPa。注浆材料可采用单一水泥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或水泥砂浆。其注浆顺序是由无水向有水处依次压注,同时遵循由下而上的原则。在注浆过程中,应注意对既有衬砌的临时加固与变形观测,避免在注浆压力作用下加剧衬砌的裂损。

  ②衬砌内埋管注浆法

  对于少量裂隙或施工缝处的漏水点,在衬砌混凝土内凿U形槽,找准漏水点,凿洞埋入注浆管,孔深为衬砌厚度的2/3。为防止跑浆,注浆管周围用塑胶泥牢固封严。但不能堵住注浆孔眼,待胶泥凝固后方可注浆。也可采取直接沿缝钻孔注浆,或在缝的两侧钻斜孔注浆。注浆材料多为水溶性聚氨脂浆液,注浆压力为0.5~0.6MPa。注浆压力达到设计终压后稳定10min,注浆孔不进浆或少进浆即可结束注浆。如果注浆时浆液串流太远,应间歇注浆。

  (2)增加防水层

  防水层目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采用套拱加固衬砌新增完善的防、排水方案,一种是直接在衬砌表面增加防水涂层。当原衬砌外有一定的净空空间,且有结构补强需要,可增加套拱,在原衬砌层外与套拱之间新作防水卷材与环向、纵向排水系统,这样可取得良好的整治效果。

  (3)引排地下水

  既有隧道排水沟的排水能力不能满足地下水流量要求,边墙渗漏严重,路面翻浆冒水,地下水位比底板、仰拱的基面高或有可能引起土砂流失时,可采取加大、加深排水沟的措施,降低地下水位,排除基底地下水,满足排水要求。

  (二)隧道冻害的处理

  1、提高衬砌混凝土的抗渗抗冻能力

  在混凝土拌合物中加入适量引气剂,在混凝土内部产生大量密闭、稳定和均匀的微小气泡,分散了毛细管渗水通道,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渗能力,减少内部水分并降低冻害发生几率;微小气泡还可提高混凝土抵抗变形的能力。在隧道地下水丰富区段采用局部注浆的方法,使浆液材料凝固后充满围岩的节理,防止水在裂隙中的流通。此外,还应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尽量避免意外中断混凝土的浇注,以防局部漏浆现象。

  2、采取保温或供热技术

  对于寒区隧道可在衬砌表面或背后设置保温层的做法,或者在低温时向隧道供热来避免衬砌背后排水通道的封冻,保证隧道的正常排水。

  由于隧道的冻害多是由隧道渗漏而引发的次生问题,所以加强隧道的冻害防治,首先应采取措施做好渗漏的防治工作,保证隧道不渗不漏。

  (三)衬砌裂损的防治

  整治衬砌裂损病害,首先要消灭已有的衬砌裂损对结构及运营的一切危害,并防止裂损扩大。其次是采取以稳固围岩为主,稳固岩体与加固衬砌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稳固围岩的工程措施有:治水稳固岩体、锚杆加固岩体、注浆加固岩体、支挡加固岩体、衬砌背后空洞压浆、回填和换填等。衬砌更换与加固的方法有:压浆加固、嵌补加固、锚喷加固、套拱加固、更换衬砌等。

  结语

  高速公路隧道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地质方面的、施工方面的、设计方面的和人为因素等,要认真地系统地分析,综合运用各种技术,由专业队伍来进行,治理的时机最好选择在通车前进行,要坚持\"一次根治、不留后患\"的治理原则,保证隧道的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何川.高速公路隧道维修与加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2]陈礼伟.浅析隧道病害调查方法与处理技术[J].现代隧道技术,2004.4.

  [3]罗杰,温泉,周东勇.高速公路隧道病害整治技术探讨[J].隧道建设,2005.8.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otongyunshulw/3777.html


上一篇:道路工程论文发表简述碎石基层现场质量控制与管理
下一篇:铁路施工论文发表浅析玉林至铁山港铁路地质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