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职称范文城际轨道交通驱动一体化研究(2)
长吉两市在城际铁路的带动下大力拓展城市空间,吉林市重心主要向北部、西部拓展,加快建设北部工业新区和西南部新城,与长春市东北部、东南部新城区的开发建设相呼应。形成了长吉一体化双核心的都市群发展模式,同时依托长吉之间的交通走廊,辐射带动沿线城镇建设,逐步构建长吉一体化特色城镇群,形成长吉一体的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2.2加速产生\"同城效应\"
城际轨道交通的引导下,区域内城际间的一次通行时间缩短,城市间交流功能加强,突破行政界限的羁绊,产业、休闲、居住功能在空间上得到再分配,使得原本在一个城市进行的活动内容,扩大到在区域内相邻城市间进行,形成城市间互补的\"同城效应\"。
随着长吉城际铁路的正式运营,长吉两城之间的时空距离被大大的缩短,长春、吉林两市之间的\"半小时生活圈\"已然形成,以往独立的城市,逐渐转变为资源整合区域一体化的城市群,两城间的相互联系进一步加深。
2.3有机疏散人口
城市结构改变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口的疏散。轨道交通能及时疏散大量密集人群大大提高沿线区域的可达性,对居民产生巨大的吸引力,诱导人们远离市中心居住从而促进城市结构的改变。长吉城际铁路的营运,使长春到吉林,半小时即可到达,交通时间的缩短,扩大长吉城际居民的生活圈,打破城际区域的界限,使两地居民的生活空间变得更为开阔。
2.4促进产业的集聚和扩散
随着城际轨道交通的发展,分工合作成为城市一体化进程的内容。长春、吉林在城际铁路的带动下避免产业同构,充分依靠当地的比较优势,构筑地区优势产业,促进相互之间产业发展的集聚与扩散。
长吉一体化经济带上将崛起四大世界级的产业集群和基地。一是以长春市汽车产业开发区和吉林市汽车工业园区为载体,构建的整车制造基地。二是依托吉化、吉林油田,建设千亿元产值的国家级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吉林千万吨炼油项目,形成国内重要的石化产业基地。三是加快实施增产百亿斤商品粮工程,依托大成、皓月、华润生化等大型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集群,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中新食品区。四是建设具有世界级水平的长春中国铁路客车和城市轨道车辆的研发、制造和出口基地。
2.5节约用地、促进土地开发
一条快速轨道线的客运能力等于5条高速公路。同样的客运能力.轨道交通占用的土地仅是高速公路的1/8。轨道交通不仅用地比城市道路要少,而且由于其强大的运输能力以及快速、安全等特点,更能促进长吉两市人口密集在车站周围和轨道两侧,促进城市用地的集约化[4]。
3城际轨道交通推动下的长吉一体化的发展引导
3.1区域空间共构发展引导
为迅速实现长吉一体化,区域空间布局应采取\"共轭长吉、两市一体\"的发展战略。 \"共轭\"(Consistent Conjectures),\"区位共轭,指区位主体长春在进行发展战略和策略时,考虑吉林发展利益的反应,形成长吉区位间相互协同的关系\",即在各自空间极化发展中应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互为腹地,互为门户;\"两市一体\"是指在城际轨道交通的带动下全域都市化,意在两个中心城市以外的边缘或中间地带重点发展或新建与之有经济社会或职能联系的网络化城镇组团,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双重二元结构,促进中心城市和各城镇组团之间合作分工、互动发展,形成区域一体化的整体格局。
3.2产业共谋发展引导
从长吉一体化区域的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国内外都市圈发展中的成功经验及共同规律。长春重点是突出中心城市在长吉一体化区域的主核心功能。应通过积极培育生产性、商务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推动高端综合服务功能的集聚和产业化进程,打造东北区现代服务业基地;通过长吉城际铁路的桥梁作用对国际性空港的扩容升级和对国际性陆路(铁路、公路、内陆港)枢纽的加快建设,打造吉林省对外开放的门户,促进高端制造业产业集聚[5]。吉林重点是充分发挥其在长吉一体化区域的副核心功能。充分发挥其内部良好的加工制造业基础,打造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工业基地;通过自然和人文历史旅游资源的开发,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东北区重要的旅游中心,通过山水型宜居城市的建设,打造国内知名的生态型人类住区。
3.3交通运输共建引导
长吉一体必须建立在发达的交通运输网基础上,而单一的城际轨道交通是综合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完善整体交通网络系统、改善交通运输结构,满足不同层次的客运需求,需要增强各种交通运输方式间的连接,城际轨道交通运输网络可以将中心城市轨道交通网联接,有助于形成以城际快速干道为骨架,以车站、港口和机场等大型集散地为依托,以铁路为基础的多功能、多层次多方位综合运输体系,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交通一体化的实现,从而提高城市群整体竞争能力[6]。
同时,在交通引导下,区域的空间开发可采取建设公交社区的形式。一是新城的开发选择交通导向的土地开发模式(TOD),主要分布在市区的外围地区和郊区,围绕交通站点开发建设大型的居住、就业和商业区;二是在城市旧城改造中,对旧区逐渐按照交通原则规划再造,形成综合化的公交社区。大型的公交社区围绕轨道交通站场布置,小型的公交社区可以围绕公交大站布置;三是在已经开发建设的城市小区与重要功能区,设置公交站点,延伸公交线路,完善该区块的功能,提升其价值。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otongyunshulw/387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