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基础设施对城市规划的影响(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交通运输: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2)提高各专业部门的协调性。

现时的基础设施监管部门都相对独立,并有一定的垄断性。在规划的基础资料搜集、编制阶段到最后审批阶段各部门都应积极配合,必要时,需要各级政府来统一协调,带动规划编制工作能顺利进行。

(3)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

政府投资、建设、经营、管理城市基础设施一直是我国的传统做法,近年来,政府为摆脱过重的财政压力,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和服务水平,已开始利用民营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政府开始利用监管手段来代替原来对资产的实际拥有,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原来直接建设经营管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政府直接投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决策、资金使用都由政府某部门官员决定,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政府官员任期制的短期行为。比如说,有的城市规划往往随着某个政府领导的意图而随意修改,令基础设施建设难以按规划实施,令本来有序的规划变成无序的建设。另外,由于资金是来自政府财政预算或政府融资,因此往往考虑资金成本和机会成本较少,在工程质量、工程进度、资金使用效率等方面容易发生问题,也容易滋生腐败现象。

2010年,建设部为了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开始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建设部推出的改革措施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确立企业在经营性市政公用设施投资中的主导地位,营造有利于市场要素合理流动的政策环境,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调动社会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实施市场化。积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资产的经营,鼓励采用特许经营权申请、资产经营权申请、收费权申请、资产证券化以及股权申请或出售等多种方式,盘活城市基础设施存量资产,筹集建设资金,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扩大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的供应能力,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

4 城市基础设施的作用

(1)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城市化的必要条件。

城市化一般简单地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其内涵包括产业结构及社会结构的转换、城乡人口分布的转换、城市空间形态的转换、价值观念及生活方式的转换、经济要素集聚方式及其相关制度的变迁或创新。可以说,城市化的进程,同时也是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的过程。而同时,基础设施体系也是城 市化水平的一项指标。如在广东城市化发展规划 概要中,广东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目标中第三项就 是定下了一系列关于交通、通讯、通水、通电、供气 的规划指标值。

(2)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载体。

基础设施是城市经济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同时也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基础平台。技术性基础设施状况决定一个城市产业的水平,拥有发达的高技术的基础设施,可以吸引和培育高技术高附加的产业(包括金融业),创造和持续创造更多的价值。

(3)基础设施是实现生态城市的支持系统。

从理论上分析,生态城市建设的科学内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高质量的环保系统;b.高效能的运转系统;c.高水平的管理系统;d.完善的绿地系统;e.高度的社会文明和生态环境意识。从其内涵可见,生态城市的建设主要由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来实现。

5结束语:

以上该文对基础设施含义作出了解释,分析基础设施规划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基础设施的规划提出了几点建议共同参考。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otongyunshulw/3962.html


上一篇:大型桥梁结构体系转换中硫磺砂浆的配制及应用
下一篇:试论公路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