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关于铁路对城市交通影响的思考和建议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交通运输: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提要:本文重点分析了铁路对城市环境、尤其是城市交通的影响状态和因素。提出大力建设城市段高架铁路(路轨)及站场的设想,及其可行性、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城市建设、铁路、公铁交叉、引桥、涵道、城市交通拥堵、市区段高架铁路、经济环境、改造的综合效益。

论文正文:

引言:由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城镇扩容,基本建设大面积展开,随之而来的环境、交通、行为等社会矛盾日益加剧。铁路线作为传统城市的主干,往往交叉贯穿整个城区,把城市分割成若干区块。随着城区交通流量的不断增大,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其中,城市在公铁交叉部位形成的众多交通\"瓶颈\"问题日渐突出。在城市发展与铁路交通规划发生矛盾时,由于铁路系统与地方政府无直接隶属关系,导致沟通协调极为不便。从而,使铁路线对城区产生了类似\"遮断\"的负面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拖累了城市的健康发展。基于多年感受和思考,在这里提出:集中国家和社会力量,建设市区段高架铁路的设想,以最大程度消除铁路线对城市建设和城区交通的负面影响。

1.铁路与城市的关系和现状

1.1城市的发展

我国城市建设在近二十年来,以前所未有的迅猛态势进行着加速发展,甚至可以用飞速跃进来形容。这是由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生产能力的提高以及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根本需求促成的。城市化建设的政策直接促进了这种飞跃,既成效显著,但也产生了弊端。随之而来的就是一系列城市建设和环境条件的冲突和矛盾。首先,城区的扩大和城乡一体化,直接导致市民人口的增加和市民活动空间跨度的扩大。这就要求交通网络大规模延伸和密集,是城市交通压力增加的基础。其次,城市交通能力的提升也使跨区工作,甚至异地生活成为现实。此类人口的大量增加,反而给交通带来更大的压力。

1.2铁路的发展与城市的关系

二十年前,铁路在城区的运行路段相对较小(短)。而今城市的迅速扩张,\"吞裹\"了大段铁路沿线的郊区和乡村,铁路已被动成为城市的\"内陆交通线\"。 由于铁路建设通常是平地堆铺,需要占用沿线大量(面积)的土地,从而事实形成了遮断铁路两侧城区的\"鸿沟\"。

早期的城市范围有限,交通需求较低,铁路阻碍城市公共交通的问题不突出。现今城市大规模扩容,交通流量迅速增加,公交矛盾凸显,铁路与城市交通的矛盾日益加大,沿线交叉路口皆成为交通\"瓶颈\"。铁路沿线公铁交叉路口在几十年中没有数量、位置的重大改善。能实现跨越通行的公铁路口所占比例偏低,造成很多路段交通须绕道汇集于仅有(有限)的交叉口。这使城区交通瓶颈集结于铁路沿线成为必然。

铁路沿线占地的特殊属性,决定了铁路沿线区域建设和发展的类似\"高压线\"状况,使局部城区交通问题的解决成为难点。这也引起了铁路系统的重视,并在经济快速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大量修建改建了以往的平交路口为立交方式。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市区铁路对城市交通的干扰,但无法解决公铁交叉的根本矛盾。而诸多的横向立交桥涵又占用了路口大量的市区土地。例如:将一平交路口改成立交桥涵,铁路两侧将建成垂直于铁路方向的引桥各长300m以上;引涵道各长200m以上;环境复杂的区域甚至挤占更多的用地。这种桥涵本身又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引桥、涵道两侧和周边的通行能力和便捷程度,带来了新的交通问题。

近年来,城区铁路沿线的交通活动受限、拥堵严重,成为无法根本解决的棘手问题。

2.市区段高架铁路建设的优点:

基于多年感受和思考,在这里提出:集中国家和社会力量,建设市区段高架铁路的设想,以最大程度消除铁路线对城市建设和城区交通的负面影响。

对于建设市区段高架铁路的设想与现状进行比较总结,可以得出其建设的诸多优点和必要性。

市区段高架铁路建成,使地面城市路网格局不受铁路线的阻隔和影响,直接解决铁路沿线城市道路交会瓶颈的拥堵问题,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提供最有效的方式。

市区段铁路的高架,节省了大量用于立交的引桥、涵洞、便道占用的地面和空间,可以用于铁路配套系统建设和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也能避免公铁交会造成的一系列事故隐患;还能为铁路事故故障施行快速救援,提供便捷通达的地面支援。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铁路对城市的干扰和影响。虽然铁路高架后与城市建筑隔离开来,但由于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通达性,反而会加深铁路服务系统与城市的亲和性和依赖性。

我们可以综合考虑公路快速干线与高架铁路线路的复合建设,也包括城市轻轨的复合或结合建设,甚至可以增加长距离管网干线的复合建设。其综合经济效益会是相当可观的。这样做,不仅对近期的城市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有很大的提升,而且有利于城市远期环境的总体规划设计和统一建设,为其减少了许多约束和限制。

市区段铁路的高架,直接改善了铁路沿线的交通环境,方便地打通城市路网,节约大量的交通绕行成本,使部分交通流量消化在\"微循环\"交通中。从而改善了该区域的地域环境,也提升了该地域的经济价值,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是空前的。相比之下,高架铁路看似巨大的一次性投入成本是科学的、回报率极高的投入。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otongyunshulw/3964.html


上一篇:试论公路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下一篇:高速公路架桥施工方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