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桥梁混凝土裂缝分析与施工控制技术(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交通运输: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2.2.3防止施工工艺质量低劣引发的裂缝。在混凝土结构浇筑、构件制作、起模、运输、拼装及吊装过程中, 若施工工艺不合理, 施工质量低劣, 容易产生各种裂缝, 裂缝的宽度因产生的原因而异。比较常见的有:

①混凝土振捣过快, 混凝土流动性较低, 在硬化前因混凝土沉实不足,硬化后沉实过大, 容易浇筑数小时后发生裂缝,即塑性收缩裂缝。

②混凝土应严格按配合比计量投料, 拌和时间不应小于1 2min, 使和易性好, 不离析, 不析水, 运输时间短, 浇注时分层浇注, 分层厚度不应大于30cm。振捣时应让振捣棒插入前层5—10cm, 振捣时间为lmin左右, 直至排出气泡为止。

③混凝土保护层过厚或上层钢筋被踩压变位,使承受负弯矩的受力钢筋保护层加厚, 导致构件的有效高度减少, 形成与受力钢筋垂直方向的裂缝。

④混凝土运输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一道工序, 工具保证不渗露, 不析水避免日晒雨淋, 在运输过程中, 混凝土不能离析,运输时间不应大于30min, 在高温下运输应及时检测混凝土坍落度,以确保由于蒸发而造成的水分损失, 并及时调整坍落度。

⑤混凝土分层或分段浇筑时, 接头部位处理不当, 易在新旧混凝土和施工缝之间出现裂缝。

⑥施工模板刚度不足,在浇筑混凝土时, 由于侧向压力的作用,使得模板变形, 产生与模板变形一致的裂缝。

⑦施工时拆模过早, 混凝土强度不足, 使构件在自重或施工荷载作用下,产生裂缝。

3结束语

混凝土桥梁发生裂缝的原因较多, 如何采取一定的设计和施工措施来克服和控制大的裂缝产生, 是每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应该深入探讨的课题。因此,我们在施工中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范、技术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和监理, 是保证结构安全耐用的前提和基础。在运营管理过程中, 进一步加强巡查和管理, 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关键环节。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otongyunshulw/4092.html


上一篇:刍议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
下一篇:系统分析公路路基堤填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