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隧道施工中的风险问题(2)
4 加强施工管理几个方面
虽然影响隧道施工风险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客观的因素是隧道所处的地质条件和自然环境,而主观的因素就是人们对地质的认识能力和改造环境的能力,根据施工的具体条件实施动态的管理是进行隧道施工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对隧道施工进行风险管理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 加强地质超前预报
迄今为止在隧道施工期间采取用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从专业技术方面可以分为常规地质法和物探法两大类,具体有以下几种:(1)超前导坑;(2)正洞地质素描;(3)水平超前探孔;(4)声波测试;(5)红外探水;(6)电磁波法;(7)弹性波法。在综合地质超前预报中的各种方法中,超前导坑法成本太高、在构造复杂地区准确度不高:正洞地质素描法对与隧道夹角较大而又向前倾的结构面容易产生漏报,水平超前探孔法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预报效果较差、很难预测到正洞掌子面前方的小断层和贯穿性大节理、钻孔与钻孔之间的地质情况反映不出来;红外探测法这种方法只能确定有无水,至于水量大小则无法探测。
因此施工时应该根据具体的地质条件,选取合适的地质超前预报方法。
4.2 选择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
随着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的快速进步,新的施工方法慢慢地涌出,针对特定的隧道工程,如何选择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也是施工单位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目前常用的施工方法应注意的问题有:
(1)明挖法:明挖法施工隧道的工艺相对简单、受力明确,操作方便,但需做好地下管线拆迁或加固稳定、地面交通疏导、环境保护以及基坑安全稳定等工作。
(2)盖挖逆筑法:主要适应于软弱土质地层,地下水稳定在基底高程0.5m以下的地层条件,否则还需要配以降水措施。另外此法可尽量减少对地面交通和环境的干扰和影响。
(3)矿山法:新奥法是矿山法的一种发展方向,尽量利用围岩开挖的应力二次分配和围岩变化特性,保证施工安全和结构设计的合理。为了能够确保施工过程中隧道围岩稳定,必须加强对围岩的监控测量,通过对围岩、支护结构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反馈信息,指导设计和施工。施工中应利用超前支护,喷射砼,锚杆,钢架等工程措施,减少围岩暴露时间,及早封闭成环和施作二衬砼以保证安全。
(4)盾构法:每一种盾构机均都会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应当要根据隧道外径、埋深、地质、地下管线与构筑物、地面环境、开挖面稳定和地表隆沉控制值等控制要求,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进行设备选型,使施工质量高、造价低、又安全。排土速度与掘进速度要有机协调,以保持开挖面土体有一定土压,维持土体稳定,达到控制围岩和地表稳定的目的。
4.3 培养一支懂管理、精技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随着工程的实践,一大部分从事隧道工程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脱颖而出,施工队伍得到锻炼,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在现场的施工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发现地质条件与设计有出入时,应及时与勘测、设计单位沟通,通过处理、反馈,及时修正设计,合理地控制施工全过程。
4.4 建立风险预控制度,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演练
施工单位应建立各项风险管理制度并加强检查落实,加强风险教育;同时保证安全经费,储备足够的抢险应急物资,定期和不定地开展应急演练,做到风险管理的全员参与。
5 结论
综合当前国内外的发展现状来看,隧道施工过程中虽然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但是只要从事技术管理和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提高隧道的设计、施工技术及风险管理水平,增强风险意识,施工风险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otongyunshulw/409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