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桥涵混凝土的质量问题
摘 要:本文就桥涵混凝土施工中经常出现的质量通病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方案
在我国公路工程处在大规模建设时期,在施工中应正视公路桥涵工程质量上客观存在一些质量通病,并分析其原因,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防治措施,以提高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1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目标
杜绝强度不达标混凝土,有效控制混凝土离散性:控制混凝土强度大于设计强度且严格控制在设计强度的1.5倍以内: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在钢筋安装过程中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工后抽检合格率达85%以上;预应力张拉、孔道压浆、超限裂缝、隧道衬砌厚度等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并按结构(部位)、工序总结形成一批较为先进、成熟的混凝土质量有效控制的工艺和工法等。
2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内容
(1)管理通病。对原材料管理不到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审查不规范,混凝土施工控制、保证资料可追溯性差,工地试验室管理不规范,施工现场管理较乱,对施工或劳务队伍管理薄弱等进行治理
(2)施工工艺通病。对模板制作和安装质量差,振捣和养护不规范,混凝土施工缝处理不规范,混凝土工艺要求不符合施工条件,保护层垫块制作工艺落后,混凝土预制构件安装偏差大等进行治理。
(3)实体质量通病。对混凝土表面缺陷,混凝土强度离散性较大,混凝土松顶、乱根现象,保护层厚度偏差大,钢筋布设偏差超标,预埋件偏差大,小型预制构件外形尺寸控制不严、外观粗糙等进行治理。
3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主要措施
(1)加强各级领导,明确责任。
进一步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强化活动的组织领导,工程监理。各施工单位要切实建立起由项目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把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作为组织管理工程施工的重要抓手,强力推动治理工作。完善机制、落实责任、全员参与,各部门要很好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特点,制定出有效的治理措施,明确工作目标、内容、责任,并强化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确保治理工作扎实有效。
以贯彻\"精细化管理\" 为核心, 以牢固树立质量管理\"零容忍\" 为重点,以技术创新为手段,全面提升混凝土质量管理水平。积极贯彻落实总体要求,深入全面地开展质量通病的防治工作,强化\"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质量意识,提高工程质量水平。
(2)强化执行。多措并举。
强化治理工作的执行力。对上级和项目上有关治理要求、措施,不择不扣地予以贯彻执行。杜绝等待、观望,坚决克服传统意识和经验思想,对自己内部相关的治理措施要坚决贯彻到位。
及时总结推荐标准工法和治理经验。抓示范工程、亮点工程等,推动整个项目治理活动取得全面成果。
(3)精细管理,保证效果。
要强化质量通病治理领导小组的建设和工作,加强治理质量通病活动的组织领导,确保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结合自身实际查找存在或潜在的质量通病,分析原因、制定对策。通过对质量通病的分类排队、预测分析,结合项目的特点,确定治理的课题及治理目标,制订专项治理措施。
持续抓好质量教育与培训工作。质量通病的产生与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和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密切相关。项目经理部要通过质量通病大讨论等活动针对施工质量通病的危害性、治理通病如何从我做起等进行专题讨论,统一全体职工的认
识,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同时,组织技术人员对规范、标准、强制性条文、设计文件及各类业务知识进行学习.熟悉掌握施工规范、标准的要求。尤其是施工前对操作人员进行详细的施工技术交底和必要的操作技能培训,使一线操作人员
熟练掌握治理质量通病的技术要点和工艺控制要点, 真正认识到质量提高从细节抓起,质量保证从我做起,从而保证治理措施的顺利执行,达到治理目的。
坚持工艺创新、技改技革,依靠科技进步防治质量通病。坚持大中型工程、技术比较复杂的工程项目开工前施工方案审查:坚持施工中对工艺方案、工艺难点和施工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进行研讨:鼓励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提高工程质量
加大质量检查和考核力度。各施工单位要加大对治理质量通病的检查和考核力度,严格坚持\"三检\" 制度,尤其应强化工序检查,加大对治理活动开展的考核和奖惩力度。确保全体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认真落实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严
格按照项目上制定的各项有关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措施, 如试验工程制、原材料准入制、混凝土养护规定、模板规定、脱模剂规定等等,切实做好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工作。
(4)建立质量通病治理协作机制,提高治理效果。
项目建设指挥部将加强对参建单位的各项工作进行考核、检查和评比。同时努力为工程质量管理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依据合同加强对监理、施工单位质量管理行为的监督检查,充分调动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参与治理质量通病活动
的积极性,提高项目质量管理水平。
监理单位要严格审查施工组织设计、质量控制方案。针对工程项目的特点,确定治理工程质量通病监理要点.对每个质量通病名称、控制要点、控制措施和控制目标都应做出具体规定。并将\"监理要点\" 下发到施工单位。做到重点盯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otongyunshulw/410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