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公路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控制探析(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交通运输: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钻孔灌注桩水下混凝土浇筑是在不加任何振捣情况下,完全靠混凝土自重沿导管流入。因此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要求更严格。所以选择水泥品种时优先考虑保水性较好的水泥(普通水泥、硅酸盐水泥),细骨料选中砂(细度模数宜控制在2.4~2.8范围),粗骨料宜选择5~40 mm连续级配的卵石。坍落度控制在18~22 cm,砂率在40%~45%之间,水灰比为0.5~0.6。为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应首选木钙(属缓凝型减水剂)。对使用的水泥砂石料,应做配合比试验。水泥用量减少不得超过未掺外加剂水泥用量的10%,且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不得少于300 kg。水泥的初凝时间为2 h。混凝土的拌和时间是一般混凝土的1.5倍。浇筑过程中,作好灌注记录,每根桩应做试件2组,并做好养护工作,以备混凝土强度评定。

2.2导管的安装

导管是灌注水下混凝土的主要工具之一,它的安装型号大小、位置对水下混凝土灌注质量成功与否起主要作用,因此导管下放前,应做封闭压水实验,以不漏水为原则。导管应放于钢筋笼中间,导管的长度应根据施工实际情况来确定,导管底部到孔底应有30~50 cm的空间,孔口以上应有一节导管加漏斗的高度,一般不小于4 m,以利导管的拆除,并使导管内的混凝土有足够的压力。

2.3首批混凝土浇筑控制

灌注桩施工是在泥浆液面下进行的,它的主要要求是不允许泥浆与混凝土掺混,形成泥浆夹层。由于导管的管口埋在首批混凝土的深度要大于1 m,导管的孔口离孔底的距离0.3~0.5 m,所以首批混凝土储量必须大于桩底部混凝土一次埋深1.5 m所需的体积,宜取1.3的超灌量系数。

开始灌注前,必须把隔水栓先放入导管用铁丝吊在水面上,然后在其上灌注水泥砂浆和混土(加少量砂浆,避免粗骨料卡管),只有当料斗和导管中首批混凝土的储量满足上述要求,才能剪断铁丝,使首批混凝土一次落入孔底,将导管的孔口淹没,形成隔水层。隔水栓被导管内混凝土压出导管,以保证混凝土在无水的导管中呈现原状送到孔底。以后混凝土不断地通过导管的出口,进入首批混凝土的下面,把首批混凝土及其上面的泥浆顶托上升,逐渐把桩孔用混凝土填满。

2.4灌注水下混凝土过程中间检查

水下混凝土灌注应连续浇筑,不得中断,灌注速度要快,不得留施工缝,尽量缩短时间,保证在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内完成。为了防止导管的机械故障,对水下混凝土应加入缓凝剂,同时对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进行抽样,做混凝土试块取样检查,经常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灌注时导管埋置深度以2~4 m为宜。混凝土的拌制、运输能力要加强,以缩短混凝土的灌注时间。要随时测量并控制混凝土桩的顶面标高,应高出设计标高40~100 cm,以免发生桩顶标高不够的事故。因此,当混凝土灌注到接近设计桩顶标高,要严格地控制混凝土的数量。

3质量保证措施

桥梁桩基质量直接影响到上部结构的稳定与安全。除了规范要求以外,应强调以下几点:

(1)对质量控制应以预防为主,在施工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并责任到人。

(2)严把队伍进场关。采用一流的人才,先进的工艺,过硬的设备进场,为优良工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3)严把检测关。桥梁钻孔灌注桩无破损检测是确保施工质量的一个重要检测手段。对承担桩基检测任务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资格审查,逐根桩做超声波检测。对处理后的缺陷桩做二次检测,以确保成桩质量及工程的安全性。

4结语

钻孔灌注桩的整个施工过程都是隐蔽工作,每道工序都必须从严要求,保证施工质量,任何一道工序出现问题都将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在桥梁钻孔灌注桩的实际施工过程中,要认真熟悉设计图纸及有关施工、验收规范,核查地质和有关灌注桩方面的资料,根据实际情况来分析归纳,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施工质量标准、防范措施及验收实施方案,每个工序都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以便有效地控制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桂业昆,邱式中.桥梁施工专项技术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2]公路与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 [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3]贾德胜.论钻孔灌注桩施工要点控制的实施[J].西部探矿工程,2007,(4).

[4]林辉杰.浅谈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08,(8).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otongyunshulw/4129.html


上一篇:高速公路复线与铁路交叉方案设计
下一篇:厦门市电动公交车的推广对环境保护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