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大学生村官创业能力培养研究(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教育技术: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二)社会支持效应不足,金融支持力度不够

目前,大学生村官工作存在政府主动性强,社会支持效应不足的局面。新闻媒体、高校、企业、金融机构、科研机构等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尚不能在舆论宣传、科技信息、资金扶持、技术培训、学习交流等方面为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干事创业提供强有力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大学生村官创业的稳定社会环境尚未形成。另外,以上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和密切配合程度有待加强,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社会资源对大学生村官计划支撑作用的有效整合。以上因素都限制了大学生村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建功立业的渠道,缩小了他们的成长空间,容易使大学生做村官的价值感打折扣。

调查显示,大学生\"村官\"在创业方面除了从亲戚朋友那里筹集到部分资金外,尚有很大缺口。农村信用社贷款按属地发放,贷款利率较高,工行、中行、邮储行也均因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风险较大,贷款额度低,上级行授信审批严格,支行权限不足等原因对大学生村官创业的举措敬而远之。

(三)大学生\"村官\" 创业意识不强,创业经验不足

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和社区工作,思想状况较为复杂,创业心态各不相同。一是怀着\"考\"的愿望。一些大学生村官把\"村官\"岗位当作临时性、过渡性岗位,一门心思想通过考试进入公务员队伍、事业单位,根本不想创业。二是存在思想顾虑。部分大学生村官对如何创业、怎样创业一无所知,更无创业之心,担心创业失败,既怕承担创业风险,更怕影响未来自身发展。三是存在安于现状的心态。有些大学生村官认为现在就业形势严峻,担任\"村官\",与在企业任职的同学相比,工作比较安稳,近两万元的年工资收入也不错,较满足现状。由于受专业、经历等方面的制约,大学生\"村官\"\"有知识但缺创业技能、有热情但缺创业经验\"的现象甚为普遍。一是专业限制明显。全县78名大学生村官中,所学专业为涉农或经济管理类的仅占43%,大部分都是法学、中文、物理学、新闻、文秘等,所学专业知识与创业的关联度较低,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储备。二是工作经历缺乏。在大学生村官队伍中,79%是高校应届毕业生,从学校直接到农村,工作经验比较缺乏,创业经验更是不足。三是创业知识局限。一些大学生村官虽有创业想法,但是大部分同志对创业知识知之甚少,对市场调查、成本核算、营销策略等一窍不通,对创业过程中办理手续、程序流程等了解不够,在与大学生\"村官\"的座谈交流中,许多大学生村官对一些创业的基本知识都不甚了解。上述这些不足和局限,影响了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有效推进。[7]

(四)缺乏广阔的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平台

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教育课程。近些年,我国许多高校相继开展\"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在大学生中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也为我们开展创业教育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单就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来说,创业教育特别是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平台与大学生的创业需求之间的差距是巨大的,我们的部分创业教育和创业能力培养,由于缺乏活动载体和实践课程方面的教育内容而显得苍白无力,大学生的创业的机会识别和开发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这些关键的创业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育和养成。从宏观上看,政府、社会和学校缺乏必要的统筹安排,如何进一步创设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为大学生培育更好的创业环境,需要政府、社会、学校三方的共同配合和努力。从微观上看,有的高校未能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生的需求,缩短和减少实践课时,限制了实验室的开放时间,使得不少创业尝试者落入了空有创业激情和梦想却苦于\"实践无平台\"的尴尬境地。[8]

三、提升大学生村官创业能力的对策

(一)政府要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各级政府要对到基层创业有贷款需求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小额贷款担保或贴息补贴。政府可设立的中小企业担保基金,为高校毕业生创办中小企业等自主创业提供贷款信用担保。在条件许可下,省、市、县要通过财政和社会两条渠道建立\"高校毕业生创业资金\",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各地政府要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册登记优惠。一是程序简化;二是费用减免。(2)金融贷款优惠。一是优先贷款支持、适当发放信用贷款;二是简化贷款手续;三是利率优惠。(3)税率减免优惠。(4)员工待遇优惠。一是员工聘请和培训享受减免费优惠;二是人事档案管理的优惠;三是社会保险有单独渠道。

(二)社会各界要为大学生村官创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各级政府应认识到大学生村官创业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营造环境、搭建舞台、完善机制,鼓励和引导大学生村官在创业富民的火热实践中历炼成长、建功立业。各级组织管理部门要积极探索完善培养机制,在创业实践中提高大学生村官创业能力,全力激发大学生村官带头创业的潜能。高校要配合做好到大学毕业生农村基层工作的宣传动员工作,鼓励大学生到农村成长成才、建功立业,并开展相应的农村工作和创业培训,加强村官工作中的岗前引导培养与跟踪指导培训。社会媒体应多角度多层面地宣传大学生村官的创业实践,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成长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全社会都应积极支持,为大学生村官创业创造条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oyujishulw/2906.html


上一篇:我国教育技术学研究现状评析
下一篇:通过教具设计与制作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