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谭雪艳团队在《中药材》发表豆科药用植物与根瘤菌共生体系研究进展论文

发布时间:2025-07-01   |  所属分类:基础学: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甘肃中医药大学谭雪艳、李成义、刘书斌、贾妙婷、魏小成、张广袤、梁婷婷组成的研究团队,在专业期刊《中药材》2024 年第 03 期发表《豆科药用植物与根瘤菌共生体系研究进展》论文,系统梳理了豆科药用植物与根瘤菌共生体系的研究成果,为中药绿色种植及品质提升提供了新思路。

豆科药用植物与根瘤菌共生体系研究进展

  豆科药用植物如甘草、黄芪等在中医临床中应用广泛,是多种经典方剂的核心药材。当前,我国面临氮肥施用量超标、土壤生态污染等问题,而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形成的共生固氮体系,既能减少氮肥施用,又能提升作物经济效益,成为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谭雪艳团队指出,厘清根瘤菌与豆科药用植物的共生机制,对推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保障药材质量具有关键意义。​

  研究团队通过文献分析发现,根瘤菌在豆科药用植物栽培中具有多重作用:在种子萌发阶段,特定根瘤菌可提高甘草、黄芪等种子的萌发率;在植株生长过程中,根瘤菌通过固氮作用促进植物根系发育,使黄芪生物量提升 15%-20%;在抗逆性方面,根瘤菌共生体系能增强豆科植物对干旱、盐胁迫的适应能力,在盐碱地环境中使甘草成活率提高 30% 以上;此外,根瘤菌还能促进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积累,如使黄芪甲苷含量增加 12%-18%。​

  “共生体系的应用不仅能解决农业生态问题,还能提升中药道地性。” 团队负责人表示,目前该领域存在三大研究方向值得关注:一是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关系的混杂性问题,部分菌株存在宿主专一性差异;二是优良接种菌剂的筛选标准,需结合不同产区土壤特性优化菌种;三是根瘤菌地区性差异与药材道地性的关联,如内蒙古黄芪产区的根瘤菌群落与甘肃产区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是影响药材品质的潜在因素。​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项目(81860683,8216073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82104345)等多项基金支持。目前论文网刊阅读次数 4 次,网刊下载次数和 CNKI 下载次数均达 1068 次,引用次数 2 次。谭雪艳团队的研究成果为构建 “减氮增效” 的中药种植模式提供了理论支撑,有望推动中药材产业向绿色、高效方向发展。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chuxuelw/24874.html


    上一篇:刘凯凯团队在《中药材》发表中药甘松基原考证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