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的作用
目前,智能制造正处于激烈市场竞争状态当中,故为确立智能制造在市场竞争中的主体位置,在正式制造阶段,研究人员需要积极引进现代化科技,加强机械制造设备管理效果与效率。其中,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为现代化科技的重要代表,不仅可以增加现场制造效率,而且可以强化生产产品质量,有利于促进智能制造的发展进程。鉴于此,文章主要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优势、工业智能制造中的实践应用、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制造;应用
以往工业制造与生产工作集中以人工操作为主,或者借助机器设备完成生产工作。然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现场流程易受到人为操作的影响,或者是受到机械设备老化程度过高的影响,出现质量隐患问题。而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大力支持下,不管运行设备处于什么样的运行状态,都不再需要人为控制与操作才能够完成运行工作。结合以往的实践经验来看,机电一体化技术会借助自身自动化功能,综合现场设备运行特点,自动化调整系统运行效果与效率。最重要的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解决以往人工运行成本过高的问题,基本上可以实现无人化控制功能,节省企业人力资源力量。
1机电一体化技术内容的研究与概述
1.1机电一体化技术
所谓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主要是指融合电子控制技术、机械技术及液压技术等优势,形成的一种具备综合性、高效性、智能性的现代科技手段。结合当前发展现状来看,国内机械工程制造工程主要借助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处理功能,实现对各项处理系统模式的高效运行与整合管理,并且极力推崇以微电子处理器为核心配置处理器,进一步促进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进程[1]。
1.2应用优势
根据当前的应用情况来看,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优势主要可以从自动检测功能、高精度、实效性以及自动化运行功能等方面阐述。其中,自动检测功能优势主要是针对机械运行过程可以实现自动化检测功能而言的。正式运行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出现不同程度的隐患问题。而机电一体化技术自带的检测功能会作用于运行系统当中,尤其是各个子系统当中。一旦子系统出现运行失误问题,自动检测装置就会及时识别故障点位置,并及时启动自动报警系统,向技术人员发出信号,进行维护与管理[2]。高精度与实效性基本上可以视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本质特征,往往可以及时解决掉运行过程存在的不足问题。在正式运行过程中,机电一体化技术针对运行时间与运行效率问题进行了全面改善与优化。举例而言,在针对混凝土搅拌等一类运行设备时,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确保混凝土摊铺过程的高效性与均匀性。自动化运行功能优势主要集中体现在解决传统手工运行问题当中。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适当转变运行状态,让其进入半自动化或者全自动化状态当中。如此一来,既可以减轻建设成本,又可以降低工作量,一举两得。最重要的是,通过借助一体化技术,运行基本上可以摆脱以往的不利影响,如环境影响、人为影响等,利于工程企业实现效益最大化目标[3]。
2工业智能制造的相关概述
2.1基本含义
对工业发展而言,智能制造领域主要以智能制造技术为主,重点针对智能设计动作、内容等进行灵活性、高效性处理。介于科技因素的影响,智能化机器人已经广泛运用于工业智能化制造领域当中,这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而言,无疑是一次较大的技术突破。当前工业生产制造主要集中人工智能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新兴技术,在产品生产质量、生产效率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从当前发展情况来看,智能化工业生产机器人呈现出的应用优势较多,主要以信息资料区分、从事生产等方面为主,基本上可以达到预期的生产效果。
2.2主要作用
智能制造的应用集中体现在自动生产线、智能化制造系统应用当中。其中,自动化生产线主要以机电一体化为技术依托,通过结合可编程控制装置,实现人机界面控制与光电控制功能。一方面,智能制造系统主要是针对人机智能一体化系统而言。以基本生产线为例,如印刷包装部分主要由人类专家、智能机器人组成[4]。在工具选择方面,主要以计算机系统为主。在原始制作过程中,主要由计算机智能系统的决策功能进行制作。像智能制造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以操作人员为主,借助计算机模拟系统完成对制造过程的分析与决策。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满足日常生产量的前提基础下,借助计算机系统设备完成分析过程。
2.3发展趋势
当前,智能制造技术主要向外延伸发展,因此智能制造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像用于工业生产的智能制造系统一般多具备自动化功能与网络化功能,内部运行与操作基本上可以实现智能化发展目标。与此同时,工业智能化制造系统呈现出的智能化生产功能与制造功能,主要利用社会生态学基础优势,实现人工智能化控制目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工业智能化制造系统。结合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智能制造系统及相关技术势必会得到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发展[5]。
3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中的实践应用
3.1传感技术的实践应用
传感技术作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核心技术,具备灵敏性高、准确度强的技术优势。在智能制造领域当中,传感技术可以不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干扰影响,而出现不同程度的隐患问题。能够最大限度地确保信号传输过程的安全性与高效性,这是普通传感器无法达到的技术效果。举例而言,设备生产与安装过程需要有相关控制系统的辅助作用,才能够实现预期的运行功能。通过借助传感技术,基本上可以成功构建传感器网络系统,实现安装过程的信息共享与连续传输。最重要现场人员可以根据运行设备以及电路的运行反馈状态,安装并控制自动化电气装置,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隐患问题。即便是运行过程存在不良问题,传感器装置也可以第一时间发现故障问题并加以控制。足以见得,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优势[6]。
3.2数控技术的实践应用
当前,数控技术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体系中所发挥出的作用日益明显。在机械生产过程中,数控技术往往可以为现场生产带来质量效率与生产效率。智能制造过程通过结合数控技术优势,十分利于推动智能制造系统的发展进程。根据当前应用情况来看,数控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实践应用主要集中体现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智能制造过程中通过运用数控技术,基本上可以实现数据模拟与信息处理功能。借助数控技术的数据模拟性与感应技术等功能,往往可以第一时间发现现场质量问题与故障问题,及时定位并排除。最重要的是,借助数控技术还可以实现数据分析过程,根据数据状态,分析当前异常情况,并加以解决,为智能制造生产过程提供保障[7]。另一方面,密切结合数控技术与计算技术,往往可以成功构建出一个稳定、高效的三维仿真动态画面。目的在于针对生产流程及数据信息内容,进行智能化操控。如此一来,生产流程与各项数据信息基本上可以得到有效把控,像智能制造生产过程也可以得到有效优化。结合当前情况来看,基于数控生产的智能制造技术系统已经得到全面应用,效果显著。
3.3工业智能机器人的实践应用
工业智能机器人的出现与广泛应用无疑是打破了传统制造领域的发展堡垒,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而言,也是一次全新的突破。所谓的工业智能机器人主要综合人工智能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优势,在产品生产质量、生产效率方面等取得了较大突破。其中,对于信息资料的区分、生产过程等环节都可以起到良好把控作用。举例而言,智能机器人处于启动状态时,受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控制,装置系统会自动化完成一系列周期动作。再加上受到PLC技术的控制作用,基本上可以达到预期应用效果。
4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趋势及建议
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运行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从整体运行效果上来看,机电一体化技术仍旧存在较多亟待攻克的问题。从当前应用现状来看,机电一体化技术主要面临整体水平不高以及应用领域较小的局限问题,究其原因,实践应用过程中缺乏相关实践经验支持。鉴于此,建议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机电一体化技术最好朝向智能化、绿色化、个性化的发展方向驶进。需要注意的是,机电一体化装置主要是以微电子与集成芯片等技术为主,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小体积、低耗能势必会成为机电一体化装置的发展方向,不断为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提供动力。
5结束语
随着智能制造领域规模、作用范围的不断拓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势必会成为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同时也会成为影响未来行业生产与质量的核心技术。根据文章的相关叙述可知,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工程中基本上可以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至少在规避隐患、提高效率等方面,得到明显加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发展方面尚未成熟,亟待攻克的不良问题仍旧较多。建议研究人员最好从多个层面入手,统筹规划、合理部署,明确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核心要点,确保智能制造领域得以顺利拓展。
参考文献:
[1]陈楠.试论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具体应用[J].科学技术创新,2019(18):180-181.
[2]张俊平.论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与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5):103.
[3]孙维阳.智能制造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7):110.
[4]朱博.智能制造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分析[J].南方农机,2019,50(7):130.
[5]成功.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运用探究[J].内燃机与配件,2019(5):187-188.
[6]罗昕.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运用探究[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9(3):205-206.
[7]应文博.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企业智能制造中的发展与应用研究[J].冶金与材料,2019,39(1):46+48.
作者:李捷 单位:青海平安高精铝业有限公司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dianyitihualw/2117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