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人造板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2)

发布时间:2015-12-24   |  所属分类:经济学: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 三) 市场绩效。

2011 年末,我国人造板产业生产企业达 4636家,行业总资产达 2360. 5 亿元,同比增长 23. 63%.2011 年,我国规模以上人造板制造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5486 亿元,同比增长 35. 41%; 实现利润总额 368. 57 亿元,同比增长 42. 71%( 详见表 2) 。

 

图片20131105162814.jpg

 

 

图片20131105162906.jpg

 

三、中国人造板产业的低碳发展挑战。

低碳经济要求又好又快地发展人造板产业,我们在理智面对低碳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要清晰其低碳发展的挑战。中国人造板产业低碳发展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 一) 人造板产业集中度低,企业竞争力不强。

中国人造板产业十多年的高速增长,至 2011 年人造板生产企业数量近万家,规模以上企业为 4636家,人造板产量 2. 35 亿立方米。人造板企业在数量和人造板供给量方面有了很大的增加,但产量不到1 万立方米的企业仍占企业总量的 90% 。从销售收入看,大型企业销售收入仅占全行业销售收入的4. 24% ,中型企业与小型企业所占比例分别为16. 13% 和 79. 63% 。人造板产业集中度偏低,人造板产业组织“小、散、乱、低”,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难以形成共生式联盟,人造板企业整体竞争力不强,缺乏对国际人造板市场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 二) 人造板生产的环境与低碳发展背道而驰。

近年来,人造板品种不断创新,但各种人造板板种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均不可避免使用甲醛合成的胶黏剂,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另外,人造板生产过程中还可能存在诸如粉尘、噪声、废水和有机溶剂挥发等方面的环境问题,与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背道而驰。

( 三) 人造板生产工艺及技术装备水平差,产品质量偏低。

我国人造板产业的快速发展拉动了人造板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从仿制国外人造板生产线开始,我国小规模人造板生产线遍地开花,但目前我国在人造板技术装备的生产能力与人造板单线生产规模,均与世界差距较大,导致人造板产品质量普遍偏低。我国中密度纤维板合格率平均为 70%,胶合板、细木工板 60% 左右,刨花板的合格率只有50—60% 。

( 四) 人造板局限于传统应用领域,制约了产业发展。

随着人造板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及消费者低碳消费观念的转变,人造板的绿色需求不断扩大,世界人造板的应用趋势正向功能化、结构性方向发展,人造板应用范围日益广泛。而中国人造板的应用范围则主要为家具生产、建筑、包装和集装箱、地板等传统领域,附加值偏低,且这些行业的景气周期也制约了人造板产业的发展( 如图 2 所示) 。

 

图片20131105162950.jpg

 

四、中国人造板产业的低碳发展战略与对策。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人造板产业的低碳发展趋势,积极应对产业低碳发展的诸多挑战,完成人造板产业的低碳转型,加快我国从人造板生产大国向人造板制造强国转变。

( 一) 加快人造板产业整合,提升人造板产业集中度。

中国人造板产业集中度偏低的主要原因是产业进入壁垒低,企业数量过多,中小企业分流了本就不足的产业原料供给,导致了人造板生产企业的过度竞争,抑制了产业进一步发展。作为低碳材料制造业,规模经济效应同样存在于人造板产业,通过品牌、企业运营能力、技术实力等因素可使企业整体竞争力得以提升,但小型企业数目众多,偏低的产业集中度使大型企业尚不能形成规模效益。人造板产业必须改变高消耗、高投入、低附加值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转向低消耗、低投入、高附加值的集约型增长模式,从节能、环保的角度来调整产业发展,加快行业整合速度,通过技术设备升级改造,提高企业管理与资本运作水平、提升品牌意识等实现企业做大做强,逐步提升产业集中度,提升产业竞争力,抓住产业发展的低碳机遇。

( 二) 促进人造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扩大人造板应用领域。

中国人造板产业从无到有,不断满足经济快速发展中对人造板产品的量的需求。随着低碳经济的提出,消费者对人造板产品的环保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市场上对人造板已经不仅仅是量的需求,消费升级与低碳消费模式呼唤人造板质的提升,人造板产品要不断从产品结构、产品外观、个性化订制、售前售后服务等方面去满足消费升级的需要。另一方面,要不断升级产品性能,扩大人造板应用领域,把室外用人造板和结构用人造板作为人造板产业发展的新型应用领域,降低人造板厚度,减少甲醛类胶黏剂的使用,提高人造板的强度、防潮、保温等性能,加快人造板低碳板种的开发,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大空间。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ngjixuelw/16729.html


上一篇:高级经济师论文印度经济特区的发展历史及其启示
下一篇:融资决策论文关于大学生创业融资新渠道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