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人造板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4)
[13]陈新汉。 社会评价论: 社会群体为主体的评价活动思考[M]。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 1 -4.
[14]晏 辉。 关于社会评价的几个问题[J]。 人文杂志,2001( 6) .
[15]陈新汉。 民众评价活动中的悖论及解决的思考[J]。 山东社会科学,2004( 2) .
[16]罗诗钿,李冬梅。 论网络时代的民众评价活动及其在现代政治文明中的价值[J]。 长白学刊,2011( 4) .
[17]张理海。 社会评价论[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22.
[18]陈新汉。 自我评价活动论纲[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7( 1) : 98 -106.
[19]陈新汉。 自我评价活动和自我意识的自觉[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5) .
[20]马俊峰。 评价活动论[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417.
[21]张理海。 论社会评价的合理性[J]。 哲学研究,1999( 8) .
[22]李德顺。 价值论[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325.
[23]李江凌。 论价值评价的路径[J]。 学术研究,2004( 8) .
[24]陈新汉。 论规范是评价活动中反映价值的思维形式[J]。 社会科学,1992( 6) .
[25]欧阳康,张明仓。 在观念激荡与现实变革之间: 马克思实践观的当代阐释[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77.
[26]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40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2: 289.
[27][捷]弗·布罗日克。 价值与评价[M]。 李志林,盛宗范,译。 上海: 知识出版社,1988: 6.
[28]旷三平。 评价尺度的本体论诠释: 抑或一个被“遮蔽”了的问题的“解蔽”[J]。 哲学研究,2003( 11) .
[29]陈新汉。 评价论研究的新进展[J]。 哲学动态,1999( 12) : 21 -23.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ngjixuelw/1672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