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管理对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
投资决策一直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中之重,从企业的生产运营角度来分析,只有投资决策做的正确,做的好,才能有效的促进企业的发展,同时也能确保上市公司融资和股利政策的正常运行。尤其是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处于的社会市场,其经济体系和制度严重的缺失,导致很多企业出现投资不足或是过度投资的现象。而对于企业这种投资非效率性需要有较高的会计信息质量来治理,而盈余管理行为又会加大信息的不对称和代理成本,从而扭曲了会计信息,进而对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造成影响。为此,研究盈余管理对我国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不仅有利于帮助企业债权人规避债务风险,而且也有利于企业股东通过不断的完善与治理公司结构来确保企业资金的高效运行。
《投资与创业》由中国生产力学会、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主管、主办,辟有金融与投资;就业与创业;产业经济;财税纵横;企业与管理;市场与营销;工业技术、百业论坛等栏目,是一本以投资、创业、金融、营销、人力资源与生产力研究为主要内容的经济类月刊。
一、盈余管理及分类
(一)盈余管理的基本概念
随着现代化的公司将其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之后,企业的盈余管理的形式和方法也不断的花样百出。而盈余管理指的是,上市公司的核心领导及高级管理层人员在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同时在会计准则和公司相关制度的限制下,利用自身所掌握的公司信息和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等优势,通过操作公司的实际生产经营活动,或是改变公司的会计守则或政策等多种方式,来操纵或是改变以经营业绩为基础的公司盈余管理信息,从而使得公司信息的使用者对公司的真实经营业绩作出错误的判断,进而影响到公司投资人的投资决策。
(二)盈余管理的方式分类
盈余管理可以分为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的盈余管理。两种盈余管理形式的存在,都会对企业盈余信息使用者造成错误的引导,使其对公司的真实经营情况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作为企业的管理层人员有的足够的理由及动机通过实施盈余管理来现实企业价值及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二、盈余管理影响我国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因素理论分析
(一)企业投资行为理论
根据融资约束理论认为,由于存在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企业在进行融资时,产生的交易成本及信息成本等会导致其外部的资金要明显的高于企业内部资金,因此,企业更加倾向于使用内部资金,而此时企业就面临着融资约束的问题。根据现金流动性理论认为,企业的内部现金流将会影响到企业的投资行为,同时企业的投资行为又会受到盈余水平的影响。而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利用会计信息传递信息,这也是影响企业融资行为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因此,企业的管理者有足够的动机来实施盈余管理行为来改变会计信息的质量,进而影响到企业外部投资者的投资决策。通过这种形式就将企业的投资行为与盈余管理行为联系到了一起,进而也说明了盈余管理行为能够对我国上市公司投资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理论指的是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当事前的信息无法对称时,如果外部的投资者能够意识到企业存在了盈余管理,就会采取逆向选择来提高企业的融资成本,从而就有肯能够会导致企业的投资存在不足。当企业能够获得外部融资的时候,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了道德风险,使得上市公司的外部投资者无法对企业的资金具体投向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这时候就会导致公司管理者可能会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更多的追求上市公司规模的快速增长,从而导致企业投资出现过度的行为。
三、盈余管理对我国上市公司投资效率影响的机理
Verdi(2006)在《财务报告质量与投资效率》一文中指出,项目的选择和融资的成本都会对投资决策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的投资效率。
第一,盈余管理行为会让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变得更加眼中,从而也降低了公司会计信息的有效性,从而使得公司外部的投资者不得不产生逆向选择行为,以此来增加公司的融资约束的程度和力度。同时对于公司外部投资者而言,在进行任何重要项目的投资决策时,都会将公司的会计财务信息作为是否投资和投资程度的重要参考依据,如公司的债务偿还能力、现阶段经营盈利能力以及风险控制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评估,然后再做出相应的选择。为此,当公司的管理层人员借助于盈余管理等方式来粉饰企业的财务中问题,这样就能够采用较低的使用成本获取到资金。然而,从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观点来看,如果公司的外部投资发现了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就会强化其逆向的选择行为,促使公司使用资金的成本增加,进而造成公司的融资发生不足,这样公司就不得不放弃一些原本有着丰厚利润的项目。
第二,盈余管理行为会增加我国上市公司中代理的成本费用。会计信息是公司用来对外界反应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及管理阶层的工作情况的重要桥梁。但由于会计信息处于非常弱势的地位,使得其成为了公司其他股东对管理层人员进行监督与管理的最有效的途径和最有利的武器。而管理层人员作为公司企业的最直接的经营者,需要借助于会计信息不断的来扩大公司的运行规模,来实现提高个人经济利润和名誉地位的最终目的。
然而,当他们的效用函数与公司的股东们产生了分歧的时候,这时候就会产生所谓的道德风险,那么,此时公司的管理层人员就需要通过实施盈余管理的行为来粉饰公司的盈余利润,同时为了实现的勃勃野心,实现自己的伟大商业管理者的梦想,需要不断的对公司的规模及营销业绩进行扩张,这样他们就不停对某个项目进行投资,这样就会造成了公司投资过度的现象。因此,盈余管理不仅扭曲了公司的会计信息,降低了股东们对公司管理层的监督与管理能力,从而也降低了企业对项目选择的有效性以及投资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投资非效率主要是由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代理等问题造成的。而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的文献证实了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对企业投资非效率的治理作用。企业管理层实施的盈余管理行为歪曲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就会损害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因此,深入研究盈余管理对我国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同时规范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袁卫秋.盈余管理方向与企业投资效率[J].西部论坛,2014,24(2):93-99.
[2]刘慧龙,王成方,吴联生.决策权配置、盈余管理与投资效率[J].经济研究,2014(8):93-106.
[3]齐明霞.盈余管理对我国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J].会计之友旬刊,2017(4):56-60.
[4]任春艳.从企业投资效率看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2012(2):61-70.
[5]李世新,陈卫卫.盈余管理影响上市公司内部投资决策的实证研究[J].财会月刊,2011(5):10-12.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nronglw/1964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