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维护维修与病毒防治策略
计算机的日常维护与保养非常关键,是保证保护计算机正常运行的基础,本文主要探讨计算机维护维修与病毒防治策略。
《网络新媒体技术》2012年第06期《网络新媒体技术》(曾用刊名《微计算机应用》)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声学所主办的公开发行的科技刊物,创刊于1980年,系月刊,是我国最早的计算机类科技刊物之一。
从病毒入侵方面看,应该正确认识到数据的重要性、信息的安全性等问题,从而通过对病毒的注入方式加以合理分析,如数据控制链的侵入、后门攻击、无线电入侵以及固化式侵入等过程也应该进行深入细致地探析,从而找到可行的预防措施,以减少可能的损失。
自计算机发明至今,已经随着其普遍应用广泛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而且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实践应用,使人们出现了新的思维方式,改变了几千年以来人类的认知方式。另一方面,随着这种技术的成熟与广泛应用,也出现了诸多通过计算机工具进行犯罪的非法活动,因此,需要做好对它的维护与病毒防治,从而达到保护计算机正常运行以及保障不受非法入侵等目的。以下就通过对计算机中的相关问题与故障的分析,提出对应的解决策略。
1 计算机日常维护与维修
1.1 初次安装
首先,计算机安装包括硬件与软件两个部分,通常安装中要求细心、熟练,从而有效减少人为的安装可能带来的损坏;另一方面,就是散热及其使用寿命的问题,应该注重清灰以及对计算机的保护;通常情况下,按照经验可以判断,计算机的运行年限3到4年内,硬件故障较少,不易发生;但软件的情况则不同,会随着应用或者与网络的联接造成问题。目前的计算机以硬盘划分为准,如通常所见的C/D/F/E盘等,经过合理划分之后,操作系统的应用软件安装就可以合理地进行分隔,以免减少对C盘的占用,从而引起计算机的容量过大,造成死机、运行慢等问题。因此,在实际的使用中,应该注重区分存放文件,以减少空间的集中占有带来的问题。
1.2 故障检查与维修
首先,在故障检修方面,应该以先软件后硬件、先外围后主板的顺序进行测试与分析,待确定原因之后,再进行实际处理。这样由简到难的步骤可以减少工作量,并在清晰的思路下解决问题,提高维修效率。
其次,对于光驱、鼠标、键盘的故障,则应该考虑操作习惯、读盘能力、污垢清洁以及光电接收等,注意水的侵入,若一旦发生,则应该进行断电后风干,然后再进行使用。
第三,开机故障方面,比如蓝屏、黑屏、报警声、无显示等,其故障多出于硬件故障或接触不良,因此,需要对里边的硬件元器件的连接、风扇的灰尘等进行查看与清理;若有循环死机情况发生,则应该关注病毒或内存是否异常,若只是内存问题,则需要通过酒精棉球擦拭,若是病毒,则应该进行系统方面的重新安装等[1]。
2 病毒及其防治
2.1 病毒分析
病毒通常以复制形式完成感染,多通过毒码侵入计算机进行感染与破坏,比如木马病毒、系统病毒、蠕虫病毒、U盘病毒等。
从病毒来源看,包括通过数据控制链侵入方式、后门攻击侵入方式、无线电侵入方式、“固定”式侵入。具体而言,在第一种侵入中,以远程修改数据控制链路径达到目的;第二种则是通过控制电磁脉冲;第三种则是利用无线电进行毒码发射,以薄弱部分为攻击点,然后逐步对数据链路加以破坏,还有伪装合法数据进行侵入的形式;第四种就是通过隐藏手段将病毒潜伏隐藏起来,当潜入电子系统后,再选择激活攻击[2]。
2.2 病毒防治
首先,需要制定合理的网络系统结构,比如,在网络系统设计时,就要科学合理化,以完备性的结构为基础设置,并增加运行中的规划设计。在局域网的运行方面,因其技术应用于广播媒介的较多,所以基础的通信数据,往往会被网卡接收,当数据传输时,可能会受到任一个网点的信息截取,所以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应该具备实时性、监测性与可靠性,以确保整个网络的运行安全。另外,应该强化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管理[3]。
其次,注重计算机杀毒软件的安装。伴随时代更迭,从“毒霸”到360免费杀毒软件经过了缓慢的发展,但是当前来看,在杀毒领域也出现了如金山、猎豹、360等好多软件,这些杀毒软件有许多是免费的,而且,大多在不同的系统中都可以适应。若选择安装此类杀毒软件,就可以更好地避免因计算机网络受到病毒攻击而遭受的瘫痪状态。在这些软件的应用中,需要注意更新与升级,并定期进行安全扫描与木马查杀,以及进行垃圾清扫、体检等。
第三,可以实施数据加密防护,可更换或增加密码的烦琐性,增加破译难度,对于记住密码这个按钮的点击应该谨慎,防止登录后被非法用户入侵,趁机盗取重要信息与资料,造成严重后果。另一方面,就是在网络权限的控制方面要严格,允许范围要小,保密性要强,并设置重重障碍,防止非法入侵者,确保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运行,对于申请访问者,要经计算机审查后才可记入系统访问名单[4]。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suanjiwangluolw/1888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