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万庄铁矿成矿地质特征及对其几点看法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矿业: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摘要:万庄铁矿为1957年华北904航测队进行1:100万航测时发现,,通过多手段综合找矿,共发现三条矿体。系统研究了区内矿床成矿地质特征, 本区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区,淮河地层分区。地层单属华北新太古—古元古变质地区,晋冀豫皖太古变质地带,登封—霍邱区。

关键词:万庄铁矿、华北地层、矿床成因

1 区域地质特征

1.1地层

本区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区,淮河地层分区。地层单属华北新太古—古元古变质地区,晋冀豫皖太古变质地带,登封—霍邱区。根据岩石组合可分为两个建造系列,三个岩石地层组,四个段,其原岩建造相当于一个中基性火山—沉积旋回,由中基性火山喷发转向陆源碎屑增多的沉积环境。据若干矿床普查资料,已知有重新集、吴集和草楼三个混合花岗岩体,其余均为岩脉。

1.2岩浆岩

据若干矿床普查资料,已知有重新集、吴集和草楼三个混合花岗岩体,其余均为岩脉。

①岩体

由其接触关系可知为区域变质作用以后的产物,可能是地壳下层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质岩浆,因构造作用侵位。它们既有部分熔融的特征,又有分异结晶特点,化学成份上构成钙碱系列。霍邱铁矿研究项目工作时,测得全岩Rb—Sr同位素年龄值为1781±42百万年。

②岩脉

区内岩脉系相当发育,仅在有限的出露范围统计,便约有60条,规模南北一般长约数百米,东西宽数米,发育程度大体上有南强北弱趋势。岩性可分为酸性、中性、基性以及碱性岩类。其它隐伏范围内的岩脉也屡有见及,但往往为单孔揭露,产状及规模多不详。

③喷出岩

见于吴集矿床东南部钻孔中,属侏罗系毛坦厂组上部。

1.3构造

本区地处华北地台南部,位于豫—淮台褶带东段之淮南复向斜以南,六安断裂以北,合肥拗陷和潢川拗陷之间,即构成淮阳山字型构造脊柱的四十里长山一带。

1、褶皱构造

按其形成先后顺序可分为阜平期、中岳期和燕山期褶皱。

2、断裂构造

根据现有资料,并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分析及物探资料解译,已知区内有断层60余条,多隐伏于第四系之下。断层规模一般为数公里,部分小于1km,其形成和主要活动期晚于凤阳群,按走向可分为北西和北北东向,两组断层多呈\"X\"型相交,另外一组近南北向,其规模较小。

1.4区域矿产

区内矿产主要为沉积变质铁矿,次为非金属矿产,与岩浆活动有关的热液型矿产较少。

2 矿区地质特征

2.1地层

矿区地表为第四系(Q)覆盖,厚度50~90m。在第四系与含矿岩系之间分布有青白口系(Qn)泥灰岩,最大厚度125.36m。

区内含矿岩系为新太古界霍邱群周集组(Ar4Z)变质岩,共划分为五个岩性段[1],自老至新为:①黑云斜长片麻岩(变粒岩)混合岩段(Ar4Z1),最大厚度470m,未见底;②含磁铁矿岩段(Ar4Z2),含I、III号矿体;③含铁大理岩段(Ar4Z3),厚度70~140m;④磁铁、镜铁石英(闪石类)片岩段(Ar4Z4),厚度14~125m,含II号矿体;⑤白云石大理岩段(Ar4Z5),厚度100m以上。

2.2岩浆岩

矿区内岩浆岩不发育,仅见少量酸性岩脉、基性岩脉和石英脉。

2.3构造

矿区褶皱构造呈倒转背斜和倒转向斜(阜平期褶皱)组合,III号矿体位于倒转背斜的正常翼(西翼),I、II号矿体位于倒转背斜的倒转翼(东翼),即周集倒转向斜的倒转翼(西翼),地层总体走向NW~SN,倾向W,倾角45~65°。此外,区内小的褶皱、揉皱现象较发育。

矿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断层主要有:① F26,走向近SN向,与周集倒转向斜褶皱轴面平行,表现为周集倒转向斜核部及东翼的地层缺失,具压扭性质;② F18,分布于ZK34~ZK35孔之间,走向300~330°,倾向NE,倾角70~80°,平面上具右行平移性质,剖面上具正断层性质,断距150m,推测长度大于2000m。

此外,矿区内还见有破碎带构造(主要分布在3~0线附近)和裂隙构造(按与片理的交切关系,分纵向、斜交、横向三组)。

3 矿床(体)地质特征

3.1 矿体特征

矿区内共揭露三个铁矿体,其编号分别为Ⅰ、Ⅱ、Ⅲ号矿体。Ⅰ号、Ⅱ号矿体位于周集倒转向斜的倒转翼,Ⅲ号矿体位于周集倒转向斜的西侧背斜之西翼,由赋存地层确定位于Ⅰ号、Ⅱ号矿体下部。矿体呈层状顺层产出,走向北西,呈层状及透镜状,沿走向、倾向矿体可见膨胀、收缩、分叉、复合现象,并偶见尖灭、再现等特征。矿体产状被褶皱构造所制约,并产出于背斜两翼。各矿体形态产状分述如下:

Ⅰ号矿体:由5层以上零星矿体组成,矿体呈透镜状、层状,赋存于霍邱群周集组二段(Ar4Z2)顶部及上部片岩—片麻岩地层内。矿体沿走向、倾向均不稳定产出,在14线、6线、2线、3线均有零星分布,且在3线上出露5层矿体,各矿体空间分布连续性差,产出层位差异较大。但矿体均顺层产出,最大推断长度300m,最大延深335m,走向145°~200°,总体走向近南北向,倾向W,倾角为45°~60°,平均55°。各分矿体厚度不一,单层厚度2.55m~24.25m,平均12.65m。矿体出露标高-123m~-738m,埋深171m~793m。

Ⅱ号矿体:为矿区主要矿体,呈层状产出于霍邱群周集组四段(Ar4Z4)磁铁、镜铁石英(闪石类)片岩地层内。除4线零星揭露两个薄矿层外,矿体呈单斜构造稳定产出于0线以南。矿体顺层产出,控制长度1400m,最大延深1020m,走向140°~170°,倾向SWW~SW,倾角30°~80°,平均55°。矿体厚度2.00m~29.12m,平均17.96m。矿体出露标高-75m~-868m,埋深129m~925m。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kuangyelw/4226.html


上一篇:平衡计分卡在油田全面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下一篇:煤矿物资供应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