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万庄铁矿成矿地质特征及对其几点看法(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矿业: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Ⅲ号矿体:位于矿区西南部,18线ZK182、ZK183钻孔揭露本矿体,矿体呈透镜状、层状产出于霍邱群周集组二段(Ar4Z2)底部片岩—片麻岩地层内。矿体位于周集倒转向斜的西侧背斜之西翼,与Ⅱ号矿体所在地层呈背斜两翼对称分布,推测与Ⅰ号矿体的部分矿层存在相关关系。本矿体仅单剖面控制,且沿走向两侧均无工程控制,因此矿体连续性和分布规模未查明。矿体顺层产出,推断长度400m,最大延深170m,走向近南北,倾向W,倾角50°。矿体厚度2.00m~19.15m。矿体出露标高-260m~-725m,埋深312m~763m。

3.2 岩石质量

1.矿物成分

原生矿石金属矿物主要为镜铁矿、磁铁矿、少量假象赤铁矿、黄铁矿和微量黄铜矿;脉石矿物种类较多,以石英、角闪石为主,其次为阳起石、石榴子石、黑云母、白云石,含少量一微量绿泥石、绿帘石、十字石、兰晶石和堇青石等。

氧化矿石金属矿物以半假象赤铁矿为主,次为假象赤铁矿,局部分布有褐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和硅酸盐类矿物。

2、矿石结构、构造

原生矿石结构主要为变晶结构、他形~半自形晶结构、包含结构、交代结构、压碎结构、重结晶结构;矿石构造以条带状、细纹状、条痕状、浸染状构造为主,其次为斑点状、皱纹状、片状、瘤状构造。

氧化矿石多呈交代结构,块状~碎块状构造。

3、矿石化学成分

根据岩石化学全分析结果,矿床内TFe最高含量52.00%,最低含量20.05%,平均含量33.11%,mFe最高含量24.72%;最低含量0.20, 平均含量3.58%,mFe平均占有率11.06%

4、矿石类型

矿石自然类型主要为(阳起)石英境铁矿石,其次为阳起石英磁铁镜铁矿石、榴石角闪石英磁铁矿石,少量为黑云母石英磁铁矿石、透闪石英磁铁矿石。矿石工业类型主要为需选铁矿石。

3.3 矿体围岩和夹石

I、III号矿体顶底板(近矿围岩)岩性主要为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含榴石阳起角闪片岩,石英二云(白云)片岩,阳起(石英)片岩等。I、III号矿体内无夹石。

II号矿体底板主要为灰~灰白色白云石大理岩,顶板主要为含黑云母、磁铁矿阳起透辉白云石大理岩;矿体内分布有少量夹石,单层厚度0.65~3.llm,岩性主要为石英二长片岩、阳起石英片岩等。

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变质型层状矿床。

3.4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试验结果认为万庄铁矿矿石类型较简单,大部分为镜铁矿,铁矿物嵌布粒度较粗,属于酸性较易选矿石。

4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本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属以水文地质问题、工程地质问题为主的中等类型(即Ⅱ-4型)。

5 矿石资源储量

5.1 工业指标

本矿体确定的工业指标以TFe做为矿石质量评价和矿体圈定的标准,工业指标如下:

边界品位(TFe):≥20%;

最小工业品位(TFe):≥25%;

最低可采厚度:2m;

夹石剔除厚度:2m。

5.2 资源量估算

地质详查报告提交万庄铁矿总资源储量为4492.89万t,平均品位TFe32.37%。其中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2006.05万t,占44.65%。其中工业品位矿石量1836.80万t,平均品位TFe33.36%;低品位矿石量169.25万t,平均品位TFe23.58%。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2486.84万t,占55.35%,其中原生工业品位矿石量2424.96万t,平均品位TFe32.83%;原生低品位矿石量53.48万t,平均品位TFe23.26%;氧化工业矿石量8.40万t,平均品位TFe28.01%。

6 对原报告的评述

地质详查报告认为万庄铁矿床属沉积变质矿床,矿床规模属中型,根据矿体规模、矿体形态复杂程度、构造复杂程度、矿床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等矿体特征,确定本矿床为第Ⅱ勘查类型偏简单。其勘探网度为:用200×200m网度求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用400×400m网度探求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其工程间距达到规范所推荐的工程间距。工程布置中因矿体形态的变化,局部工程控制间距有一定的变化,但一般不超过工程网度的10%。边界品位(TFe):≥20%;最小工业品位(TFe):≥25%;最低可采厚度:2m;夹石剔除厚度:2m。采用平行垂直断面法估算资源储量。

参照地质矿产行业标准《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0-2002),该报告矿床类型判断正确、矿床勘查类型确定合理、勘探网度控制基本准确、储量级别划分与矿体圈定基本准确、储量计算方法正确。

地质详查报告编写规范,章节安排合理,附图、附表、附件基本齐全。

7存在问题及建议

(1)由于详查地质工作的局限性,对矿体的氧化带界线未能准确界定。以钻孔中岩石风化带界线来拟定矿体的氧化带界线,是不尽合适的,尤其是氧化矿石的无体重样。需要在后期地质工作中予以完善和补充。

(2)虽然矿体一般呈层状,分布较稳定,工程对矿体控制程度较好,但在局部矿段控制程度较差,如对Ⅰ号矿体在5~0线之间的分布与F18断层破坏机制控制控制程度较低。需要在后期地质工作中,加强对局部矿段的探矿工作。

(3)矿石、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是评价矿体与岩体稳定条件的主要依据,也是矿山开采选择凿岩设备的主要依据。而地质报告没有给出该数据,满足不了对矿体及岩体稳定性评价的需要。因此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应进一步补做矿石及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kuangyelw/4226.html


上一篇:平衡计分卡在油田全面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下一篇:煤矿物资供应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