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现代临床护理治疗慢性肺心病患者(2)

发布时间:2015-05-26   |  所属分类:临床医学: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2.7 咳嗽咳痰的护理 我们可以根据痰的色、量、性来判断肺部疾病变化,同时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各种措施,协助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1)监测痰量、颜色和粘稠度,在床边放痰杯,每天更换1次,及时向医生报告任何出血现象;(2)保持呼吸通畅,协助患者排痰,对清醒的患者鼓励其咳痰,无力咳出者,定时翻身拍背,促使痰液排出,必要时给雾化吸入,对昏迷患者,可采用吸痰器吸出痰液,如吸痰无效,痰稠堵塞气道致患者严重呼吸困难或窒息应立即做气管切开;(3)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适时开窗通风,冬季避免空气直接对流以防病人受凉。

  2.8 加强肺心病患者的夜间护理 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大脑皮质对呼吸中枢的调节功能相对下降,患者肺通气不足,二氧化碳潴留,导致呼吸性酸中毒发生或加重;由于夜间睡眠时,回心血量增加及膈肌上移,加重患者心脏负担;夜间睡眠时,患者痰液有可能不能及时咳出,有时形成痰栓,有导致痰栓梗阻引起患者窒息的危险。以上这些因素影响患者的病情,使危重肺心病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夜间护士应做好床头交接班,了解患者日间病情变化、主要治疗、心理、睡眠及饮食情况,掌握常用的血气分析指标,以助于观察和判断病情如发现患者有头痛、意识恍惚、白天嗜睡、夜间兴奋等,为肺性脑病的早期临床表现,应加强持续低流量吸氧,及时向医生汇报病情。对于生命体征的观察,要勤于观察、仔细观察,及时、及早地发现生命体征的异常变化,尤其是心电和呼吸的改变,及时报告医生,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有报道[1]54例肺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的QT离散度均超过正常范围,QT离散度的改变与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乃至猝死等相关,QT离散度越长,心肌复极越不一致,患者就越易发生心律失常。

  2.9 出院指导 出院时应做好卫生宣教,告知患者调整心态、稳定情绪的重要性,加强饮食管理,使其掌握防病治病的常识,鼓励坚持戒烟,防止受凉感冒,加强锻炼,指导患者学会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方法,避免与有呼吸道感染者接触,避免去人群聚集处或通风差的地方,遵医嘱用抗生素及支气管扩张剂,改进不良的生活习惯。定期门诊复查,以防复发。

  3 讨论

  慢性肺心病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最为常见,占80%~90%[3],导致肺心病急性发作的诱因主要为上呼吸道感染和肺部感染。肺心病由于长期缺氧,引起肺血管收缩、痉挛,导致肺动脉高压。慢性缺氧产生继发性红细胞增多,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阻力随之增高,使肺动脉压进一步升高。缺氧、感染使血小板活化,导致血栓形成,肺微循环障碍,更加强肺心病的病理变化[4]。特别是老年肺心病病人,往往咳痰无力、反应迟钝,痰液不易排出,易导致气道阻塞等一系列并发症。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让患者取合适的坐姿,指导他们在吸气中进行快速短促有力的咳嗽,对咳嗽无力者给予必要的气管刺激,使其咳嗽。痰脓稠者给予雾化吸人,协助患者翻身拍背,鼓励多饮水,病情严重体衰无力排痰者,给予电动吸痰,一般从口腔吸痰效果较好。通过对肺心病患者有效的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延缓了肺心病的发展,最大限度发挥现有的肺功能水平,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路灏珠,李宗明.内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678?696.

  [2] 涂希祥.54例肺心病QT离散度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100.

  [3]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6?91.

  [4] 唐学义,郑索歌,孙培宗.慢性肺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及其与缺氧关系的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20(7):400.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linchuangyixuelw/14320.html


上一篇:现代临床护理关于脊柱骨折及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
下一篇:中国当代儿科杂志针对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