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新形势下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与思考(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审计: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五)财政投资评审法律基础薄弱,评审结论效力不足

我国财政投资评审机构运行以来,从评审的方式方法和效果证明,评审机构对财政投资资金发挥了\"跟踪问效\"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从当前各地评审机构来看,无论从评审范围、内容、质量控制、操作规程、付费还是到评审报告的结论处理等,还尚未建立了一套基本完整的制度体系,未能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三、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思考

(一)扩大评审范围,加强项目投资决策前期论证阶段的审查

一方面要扩大评审范围,财政投资评审的范围不以仅限于财政预算内投资部分,当前我国财政评审正跨入\"哪里有公共支出,哪里有财政投资,哪里就有财政评审\"的新阶段;另一方面要从源头上控制项目工程造价,使审核重点前移,真正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在项目建设各阶段中,投资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程度最高。在此阶段主要针对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作出相应的对策,以达到控制造价的预期效果。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依据,可防止和减少决策失误造成的浪费,因此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和审批审核要严格把关——审核编制单位是否具备承担可行性研究的条件;审核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审核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和深度是否规范化和标准化;审核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否经过签证和审批,手续是否完备。

(二)加强评审机构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建立一支优秀的财政投资评审队伍

人的素质决定着事业的成败兴衰,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是一项开拓性、专业性很强的事业,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有开拓精神的、敢于大胆探索实践的专业人才队伍来支持和发展这项事业。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应不拘一格地选拔录用优秀人才,人尽其才,充分发挥各方面人才的优势。有些地方财政部门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如向社会公开选拔录用财政投资评审中心的高层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引进了评审所需的专业人才,并采取定期培训、竞争上岗、年度考评、末尾淘汰等办法,提高了人员素质,优化了人员结构;有些省份针对人才不足问题建立起人才库及可随时抽调的专家小组;此外,对于一部分优秀人才也可以办理入编,以解决人员稳定问题;而对于评审机构内部应建立和完善评审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评审工作程序,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执行各级复核制度,对评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评审人员业务技能和政策水平。

(三)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逐步实现依法评审

一方面要健全项目内控管理制度,提高项目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加强项目招投标管理、建设程序管理、合同管理、资金管理、工程监理等方面的立法和制度建设,提高财政投资各方和有关单位的法制意识,建立量化指标体系和项目监管信息系统,将财政投资建设项目真正纳入规范化监管之中。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制度化建设来明确在财政投资项目评审中财政部门、项目审批部门、审计部门和建设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程序,理顺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正确界定各部门的职能,确保财政投资评审跟踪问效制度的有效实施。

总之,财政投资评审是财政部门一项政策性、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使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规范运作,真正发挥财政职能的重要作用,就必须建立和完善评审机制,层层把关,为提高财政资金的规范性、安全性、有效性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赵超。在2009年全国财政投资评审系统业务培训班上的讲话,2009,(09)

[2] 丁元竹. 寻找经济问题的社会解决方案[J]. 开放导报,2009,(01).

[3] 胡锦涛.在2008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新华月报,2009,(01).

[4] 董惠民.新形势下如何加强财政资金跟踪问效措施[J].经济视角(中旬).2011.(03)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shenjilw/1279.html


上一篇:工程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对成本控制的探讨
下一篇:浅析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