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内部审计如何在防范风险和提高效益方面发挥作用

发布时间:2019-01-14   |  所属分类:审计: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随着审计领域的不断扩展,审计实践工作高质量的监督提供有效服务,有效的服务推进高质量监督,问题查错纠弊与规范管理、防范风险、提高效益的有机结合。

审计与理财

  《审计与理财》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审计与理财杂志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中国内统一刊号:CN36-1264/F,国际刊号:ISSN1006-5466。审计与理财杂志社由江西省审计厅主管、主办,本刊为月刊。自创刊以来,被公认誉为具有业内影响力的杂志之一。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经济新常态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经济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是我们也注意到,企业不断出现经济违法案件,有效、健全的内部控制对企业的安全正常运行和长远的发展十分重要,着力于风险管理和如何实现国有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保值增值。因此,开展内部审计与防范风险和提高企业效益方面的探索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内部审计和财务风险定义概述

  1. 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成立的独立的审计机构,确定各部门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規定和标准,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是否实现了组织的目标。通过有效履行内审的监督职能,促进经营管理,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2. 财务风险是指单位在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等各种因素影响,使单位在经营方面存在很大的风险。财务风险是经营者无法回避也无法消除的,自始自终,屡见不鲜,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风险是可控的。例如:楼下邻居打电话告诉家中跑水,回家后立即关掉总水阀(关掉风险源),在跑水最严重的地方找出漏水地方的水路(找出关键点),用拖把笤帚把弄清地上的水(改变风险管理环境),用电话寻找水路工人修理漏水管路(措施)。虽然企业的风险控制失灵还存在,但企业风险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降低风险,增加企业风险控制力。

  二、加强内部审计防范经营管理风险

  审计人员应该了解风险产生的根源,尽可能对风险做到提前防范,完善现有的审计制度,加强对财务分析指标、内部控制制度、各岗位的业务流程等的审计,充分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的作用。

  (一)提高识别风险的能力

  内部审计需要了解企业的管理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通过与相关负责人谈话等方式,熟悉企业业务流程,进行风险因素分析,确定出风险管理的审查重点。内部审计人员在不断的审计过程中,逐渐提高识别风险能力,达到及时充分地识别主要风险,如政策风险、内部控制风险、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等,对经营业务各环节存在的风险进行及时、准确的预判,并提出风险防范与化解的合理、可行的建议,督促企业对风险采取有效的归避与化解措施。

  (二)确定审计重点项目和内容

  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内部控制制度与业务流程等的分析和研判,揭示企业运营过程中蕴含的风险因素,发现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薄弱环节,进而以此为依据有针对性地制定重点审计项目,编制出重点突出、针对性强,而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审计方案。内部审计要围绕企业重大工作部署,紧扣企业领导关注的重点问题、管理过程的难点问题及职工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以生产经营活动为基础有效地开展审计工作,进一步为领导决策提供决策依据。

  (三)加强内部控制为基础的审计

  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及时暴露问题,揭示风险。因此,内部审计应对内部控制健全性、适用性、有效性为审计重点。内部审计人员不能只把财务账和表当成亲儿子,放不下,而应深入企业生产经营各部门、各业务环节了解情况,审查内部控制环境,包括管理权限的集中程度、管理层对逾越既定控制制度程序的态度、组织文化的内容、法人治理结构的健全有效性、重要岗位人员权责相称程度及其胜任能力、职工培训和业绩考核及激励机制。内审人员分析不健全区域和高风险领域存在的潜在威胁,发现关键控制环节,也就是企业控制活动的核心,把不能再分的流程作为内部控制的审计点。关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和执行、过程和结果的有效性,对于缺乏内部控制制度的风险要素,内审人员应当提出严谨、可行性的建议,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损失。

  (四)重点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 防范筹资风险

  内部审计应建立对企业融资活动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审计核查收到的资金,如接受投资,借入款项等;支付的资金,如偿还借款、还款期限等,进行专项审计。内部审计人员要参予并协助公司财务人员建立企业最佳的资本结构,使资本成本降到最低。

  2. 防范投资风险

  在选择投资策略时,通过内部审计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保证实现预期投资目标。首先是对投资方案的审计,包括对投资方案的预算、可行性、预计盈利等审计。要求内部审计人员敏锐的判断,分析计算投资价值,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预计带来的后果,为决策人员提供有效的建议,使企业的投资风险降到最低。 其次是对投资方案实施的审计,在项目的实行过程中,引发风险的内外因素、有利或不利因素都会可能出现,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就要跟踪检查,审计方案要随着实际审计过程发现的情况不断改进,从而保证投资方案的顺利施行,提高审计质量,避免财务风险。

  三、加强内部审计提高企业效益

  内部审计的价值可以分为有形价值和无形价值两个部分。内部审计部门可以通过预算审计,审查企业在增收节支方面采取的对应措施、避免和减少损失浪费,也就是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创造有形价值。由于内部审计部门产生“威慑作用”,完善制度措施、堵塞漏洞,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和审计竞争力,最终提效,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和权益最大化。因此,这种客观上产生了潜在价值,即无形价值。审计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能力,并带动企业管理的同步发展,形成行之有效的企业监管制度,最终提高经营活动效率的审计目标;在实现全面提升企业价值过程中,内审部门、审计人员自身价值得以实现,不断发展为审控制、审风险等各方面结合的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

  (一)内部审计要超越账本、注重管理、深入业务

  审计部门人员要从检查财务账项入手, 但决不能以单纯查账,而是要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企业经营业务重要环节,包括流程和有关决策部署、措施,尤其关注风险大、利益也大的方面。审计工作是以管理为导向,为企业制定战略、改进营销方法提出建议,内部实现价值增值。

  内审侧重对企业经营过程和管理进行审计,围绕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以生产经营过程为主线,从财务管理入手,重点关注企业重点业务,通过检查企业重大经营决策落实情况、内控制度建立与执行情况、经营行为的合规性及经营效果等方面的工作,查找不足和薄弱环节,分析原因,提出规范合理的建议。从而为管理层提供准确信息,规避风险,有利于正确决策,确保企业国有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保值增值。

  内部审计逐步向内部控制制度和经济效益方面延伸,如:某内部审计机构组织对某物流公司开展管理效益审计,就是更好实践了上述两个延伸,从传统的审经营收入和利润,延伸到审控制、审风险、审效益。一是关注各部门接口部位,以业务流为逻辑,以资金流和物流为主线,穿行于内部控制的整个环节中,关注尤其在经济低靡的外部环境下,管理的接口部位有章不循的现象。二是分析公司现资产的利用状况,通过审各专用线的货物装车量、实现的经营利润,与各经营网点职工工资、固定资产折旧等固定成本支出的关系,优化业务流程,提高经济效率。

  (二)内部审计要加强过程性审计

  传统内部审计过于注重事后审计,忽略了内部审计在事前和事中的价值增值作用。“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转变,对事件进行全过程的控制。项目要从立项到竣工,注意关键时段、重大投资、重点资金。持续进行监督,时效性强,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边审计、边整改、边规范。建立预警机制,进行风险防御。而且内部审计遵循“突破业务,注重管理”,已经发展到了审计管理决策的阶段,必须对管理决策做到决策之前、决策实施和决策后的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主要经营管理活动的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实现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目的就必须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全过程的内部审计做好各个阶段的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和审计总结等相关工作,促进进一步规范经营管理,防范经营风险,提高经营效率和效益。

  (三)重视计算机技术在内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

  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要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信息系统,针对不同业务借助大数据建立审计模型,跟踪企業的经营管理,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内部审计的效果和效率,同时还可以使审计成本大幅下降。

  内部审计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咨询、风险预警等作用,扮演好“服务人员”“保健医生”和 “内部经济警察”三个重点角色,为防范企业风险和提高经济效率开展扎实、有效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叶陈云.公司内部审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2]关鉴航.内部控制与现代审计[J]. 税务与经济,2010(09).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shenjilw/19974.html


    上一篇: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现状及改善措施
    下一篇:网络经济下医院审计的管理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