岔沟镇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针对岔沟镇农田水利建设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指导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对策;辽宁;岔沟镇
Abstract: aiming at the bifurcation ditch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the problem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so as to guide agricultur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Keywords: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 Liaoning; n Chagou town
农田水利是农业、农村经济的基础性设施,是发展农业的物质基础,因此,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民收入稳定持续增长的一项重大举措,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障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1-2]。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各级涉农部门对农田水利加大了投资力度,为农田水利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由于项目安排、建设标准、设计、施工、建后管护、投资补助等方面缺乏统筹规划,存在多头管理、投资分散、重复建设、群众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影响了投资效益的正常发挥[3]。
1岔沟镇农田水利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基础设施差,抗灾能力弱
岔沟镇辖区内的海龙川水库位于海城河流域,建成时间为1958年,该水库集雨面积为2.94平方公里,最大坝长为236.5米,最大坝高为12.5米。设计标准为20年一遇,校核标准为300年一遇。设计库容为15.9万立方米,校核库容为20.6万立方米。发生超标准洪水后,如果水库失事,可淹没下游1个村,1500亩耕地,800口人。直接经济损失为1000万元,使该地区的经济成果毁于一旦。该水库校核标准为300年一遇,校核水位为267.42米。在此标准内确保大坝安全。
岔沟镇现有水利基础设施多建于20世纪50-60年代,水利基础设施差、严重老化,配套工程少,抗灾能力不强。
1.2投资机制不健全,投入严重不足
长期以来,岔沟镇农田水利发展主要是依靠农民的投工投劳,才基本维持农田水利的简单运行和适量发展。然而取消\"两工\"后,政府投入又未能及时增加,以弥补带来的资金缺口,新的投资体制尚未健全,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一是市财政投入不足,由于市财政较为紧张,财政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固定资金很少;二是政策不完善,操作难度大。这样,在群众不投劳的情况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缺口很大,导致农田水利建设呈滑坡走势。
1.3工程产权不清,管理责任不明
多数农田水利工程因建设规模较小,建设内容单一,建设地点不集中,给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常常导致工程有人建设,无人管理,重建轻管,发挥不了工程应有的作用。千家万户自主经营、分散用水,经营者责任心不强,掠夺式使用,造成了水利工程经营管理不善、工程效益衰减以及新工程难建、旧设施难管的局面,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
1.4多头治水,投资分散
目前,在岔沟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土地治理项目等也都在实施农田水利工程治理。但是由于没有按照水利总体规划统一进行,不能统筹安排,使得农田水利治理资金分散,治理分散,资金使用率低,治理效果不明显。
2对策
2.1加强农田水利工作组织建设和组织领导
市、镇政府要加强对农村水利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市、镇农田水利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市政府牵头,领导小组成员应有水利、发改委、财政、农业、国土等部门人员。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对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的领导,根据市、镇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把农田水利建设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认真分配任务,层层建立责任制,层层抓落实,把任务落实到单位和个人[4]。
2.2切实抓好农田水利建设规划
科学合理地制订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是搞好农村水利的前提,是搞好工程建设、合理利用资源,使工程发挥出更大效益的基础依据。省、市、县特别是乡镇、村都要制订农田水利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并认真组织落实。制订规划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要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这个中心,突出解决好当地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亟需解决的问题。在必要的情况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要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使之更加贴近群众发展生产的实际。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制定之后,要以政府文件的形式予以确定,以确保农田水利建设长远规划目标的实现[5]。
2.3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强资金保障力度
农田水利建设是最重要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一是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抓住国家加大水利投入的契机,多争取国家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的投入,省级及以下各级政府应从年度预算内安排部分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及中央投资资金的配套。二是整合各渠道资金。政府要统筹兼顾各部门支农涉水项目资金,形成合力,保证投资效果,避免盲目建设和重复投入。三是努力抓住财政奖补政策契机,积极组织引导农民群众围绕农田水利建设开展议事活动,争取财政奖补资金支持,将财政奖补资金更多地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四是根据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农民筹资投劳参与农田水利建设活动[6]。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shuililw/470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