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理与处置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水力: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摘要】简明介绍了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方法与处置方式,从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角度提出了确保污泥处理与处置应采取的措施,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源头削减、全过程控制和资源化利用提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

1目前现状

污泥是指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半固态或固态物质,它是从高效沉淀池中分离产生的,包括生物滤池中产生的生物污泥和原水中的物理化学污泥。随着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普及、处理率的提高和处理程度的深化,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产生量将逐年增长。在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对污水处理厂的污泥稳定和农田利用有明确的要求。但实际情况是,污水处理厂往往只注意污水处理要达到排放标准。近几年,由于有脱磷脱氮要求,演变出不少污水生物处理工艺,而对污泥处理和处置,一般只提将脱水污泥外运和综合利用,未经稳定化无害化处理的污泥,势必会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如何合理地处理处置污泥,已成为城镇污水处理厂和相关部门必需引起重视的问题。

目前我国对污泥的处理处置以填埋为主,并有少量的堆肥和焚烧。污泥处理的最大难题是\"初级污泥\"含水率过高,后期脱水难度大、费用高。未作处理的污泥的含水率为99%,经过浓缩和脱水处理后的污泥,含水率也只能降低到80%。因此,不论是填埋还是焚烧,效果都不理想,这也是污泥无害化稳定化处理率低的主要原因。

2污泥的处理和处置

未经稳定处理的污泥,因有机物含量高,极易腐败并产生恶臭,尤其是初沉淀池的污泥,含有大量病菌、寄生虫卵及病毒,易造成传染病的传播。不加处理任意排放或土地利用,引起的二次污染问题是不容忽视。污泥处理处置的目标首先是实现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然后才是回收和利用污泥中的能源和资源。减量化就是减少污泥最终处置前的体积,以降低污泥处理及最终处置的费用;稳定化为通过处理使容易腐化变臭的污泥稳定化,最终处置后不再产生污泥的进一步降解,从而避免产生二次污染;无害化是使有毒、有害物质得到妥善处理或利用,达到污泥的无害化与卫生化,如去除重金属或灭菌等;资源化是在处理污泥的同时达到变害为利、综合利用、保护环境的目的[1]。坚持在安全、环保和经济的前提下实现污泥的处理处置和综合利用,达到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2]。

污泥的处理即实现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的过程,包括浓缩、脱水、好氧堆肥、厌氧发酵、干化和加热焚烧等污泥的处理;污泥处置也就是指处理后污泥的消纳过程,处置方式有土地利用、填埋、建筑材料综合利用等。污泥处理处置应统一规划,处理设施宜相对集中设置,鼓励将若干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泥集中处理处置;污泥处理处置规划应符合城乡规划,并结合当地实际与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土地利用等相关专业规划相协调。并根据处置方式不同,科学合理的选择污泥的处理方法。如当污泥以土地利用为处置方式时,采用厌氧消化或高温好氧发酵(堆肥)等方式处理污泥;污泥以填埋为处置方式时,须进行无机化处理,可采用高温好氧发酵、石灰稳定等方式处理,也可添加粉煤灰和陈化垃圾对污泥进行改性,降低污泥含水率至40%以下,提高污泥横向剪切力至25kN/m2以上;污泥以建筑材料综合利用为处置方式时,可采用污泥热干化、污泥焚烧等处理方式。用于制作水泥添加料、制砖、制轻质骨料和路基材料等污泥建筑材料时,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并严格防范在生产和使用中造成二次污染。

污泥处理首先是减量化,沉淀池排出的污泥含水率为99%左右,污泥浓缩后含水率可降为95%-97%,近似糊状。减量化即污泥的浓缩、脱水处理,当污泥含水率从99%降到90%,体积缩减为原污泥的十分之一。污泥中的水分为间隙水、毛细结合水、表面粘附水和内部水等四类。间隙水、毛细结合水和表面粘附水均为外部水,污泥浓缩、脱水、加热干化脱掉的是这一部分水。利用物理方法降低污泥含水率的方法称为污泥脱水。污泥脱水的方法有自然蒸发法和机械脱水法两种,习惯上将机械脱水法称为污泥脱水,而将自然干化法称为污泥干化。为了便于污泥的运送、堆积、利用或作进一步的处理,要求污水处理厂脱水后污泥含水率应小于80%。

污泥的稳定性处理。生物污泥主要是由微生物细胞组成的,生物体的细胞壁结构非常复杂,很难进一步生物转化。复杂的细胞壁具有很强的保护作用以防止被其他细胞所吞噬,而恰恰是难以生物降解的细胞壁保护了壁内细胞体的正常功能,进而确保了生物处理过程能够顺利实现。在湿润的条件下,生物污泥在数年之后可以保持性质不变,既不会自行降解,甚至颜色、外形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这样的好氧生物污泥往往可以在曝气数小时后基本恢复原有的各种性能,厌氧生物污泥可以在厌氧条件下保存数年而性能没有大的变化。所以不论好氧生物污泥还是厌氧生物污泥,也不论在好氧条件下还是在厌氧条件下进行污泥的消化处理,通常只用25%~40%的生物量可以得到进一步生物降解,其余的60%~75%的生物量是无法生物降解的,即只有采用加热干化、焚烧或化学水解等方法才能真正处理。所以在污泥稳定方面,除了用生物法外,还采用了化学法,有的将脱水后的污泥加盐酸调pH值至2~3,反应60分钟再加硝酸钠;有的对脱水污泥添加石灰。后者在欧洲应用较多。采用生物法后污泥比阻和粘稠度下降不须再加调理剂,便于进一步的干化和化学处理。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shuililw/4713.html


上一篇:水利工程防渗施工技术的综述
下一篇:对于我国建筑给排水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