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定远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经验与问题探讨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水力: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摘 要: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是万物 生存之本,通过对安徽省的农业大县定远县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情况的调查,指出定远县在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具体提出了一些有关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并提出了针对工程项目的后期维护、管理的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 建设 管理 探讨

引言

农田水利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抗御水旱灾害、发展农业生产、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十分的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一直处于弱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旧的政策体系被打破,新的政策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使得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面临更多困难和矛盾。建立健全的农田水利建设体系和完善的管理措施,实现农村水利工程和谐建设、自主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基础设施,将是定远县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今后基层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发展方向。

一、目前定远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基状况

定远县地处安徽省东部,是皖东地区第一农业大县;国土面积2998平方公里,耕地246.9万亩,全县土地总面积为 448.65万亩,其中承包耕地155万亩,林地 30万亩(其中可养水面17.5万亩),宜牧荒山30万亩,定远县属于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4.80C,多年平均降雨量925mm,。全县人口96.7万,辖22个乡镇,253个行政村,2009年财政总收入39037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9217万元,是一个集\"老、边、穷、\"于一体的欠发达农业县。建国以来,全县人民同心协力,大力兴修水利,农田水利设施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特别是近几年,国家对水利投入的增大,定远县水利基础建设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十五\"至\"十一五\"期间相继实施了芝麻、岱山、青春、蔡桥等11座中型水库和老谷山、孙集、大石塘等20多座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投入总资金4.5亿元。

2003年我县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以来,建成乡镇自来水厂15座,铺设供水管道1450公里,农村供水入户近5万户,累计完成投资2亿元,目前已基本解决全县农村饮用水不安全问题。投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金2500多万,建成一大批小型蓄水工程和灌溉渠道,初步形成了拦、蓄、疏、引相互配套的小型水利工程体系,提高了减灾抗灾能力,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定远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水利事业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在工程建设和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尚须适应新形势,创新新机制,探索新路子。

二、 目前定远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以农田水利的建设与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为目的的,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各种农副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的建设。

1、 建设标准低、工程老化失修、病险隐患多

定远县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兴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很多工程为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由于受当时资金、设备、建材和技术条件等诸多因素制约,工程建设普遍标准低,质量不高、配套不全。经过几十年的运行,不少水利工程因维修经费不落实,管理不善,年久失修,工程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老化和损坏,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或隐患。根据2008年定远县对全县水库、泵站安全状况的普查结果,全县100多座中、小水库和80多座中、小型泵站,一半以上都存在着损坏和隐患,导致不能正常发挥效能,因此全县受到影响的农田灌溉面积约50多万亩,占总田亩的30%之多,另外由于渠道坍塌、、淤积、附属建筑物老化、损坏、渗漏等原因,全县灌溉水利用系数仅达到0.4,灌溉保证率持续下降,灌溉水平远远达不到旱涝保收的要求。

2、 农田水利基础建设严重滞后,灌区服务功能退化

定远县现有大、中、小型灌区180多处,大多功能退化,其中大型灌区渠道防渗率为28%、中型灌区渠道防渗率为35%、小型灌区渠道防渗率为19%,与国家规定的《节水灌溉技术规范》要求的大型灌区渠道防渗率不低于40%、中型灌区渠道防渗率不低于50%、小型灌区渠道防渗率不低于70%的标准相差甚远。全县采用喷灌、微灌技术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控制的灌溉面积仅有马场湖农场不到1万亩农田,仅占有效灌溉面积的7%,灌区灌溉服务功能严重退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农业发展的需要,干旱缺水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 农田水利工程投入严重不足

投入不足是制约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的\"瓶颈\",近几年来国家为了保证大江大河安全或者环境保护,把资金投入在防洪工程和稳定项目上,很少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地方各级财政虽然这几年加大了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但投入的力度和国民经济增长的幅度不相称,例如:2005年定远县财政收入2.1亿元,比2000年增加1亿元,\"十五\"平均增幅14.9%,同期水利建设投入由100万元增加到130万元,平均增幅5%左右,明显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因为多数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实行\"谁受益,谁负担\",地方政府和群众是主要受益者和投入主体,定远县是经济较落后县,政府财政收入大都用于支付工资,对农田水利的投入极为有限,配套补助资金基本不到位或标准较低,下达的农田水利建设计划无法按时完成,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更是捉襟见肘了。农村税费改革经后,取消了\"两工\",农民投工建设和维护农田水利设施的工日严重不足,较2000年以前年平均投工减少30万个,仅此一项每年减少农田水利投入600万元以上。村内事务实行\"一事一议\"后,农村基层政府组织农民兴修水利的能力削弱,部分农村开展小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出现了\"事难议、议难成、成难办\"的现象,加上全县劳务输出量大,留守农村的劳动力严重来不足,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及管护受到较大的影响。据2009年调查统计,定远县大、中、小灌区需要更新改造资金约15亿元,资金缺口非常大。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shuililw/4826.html


上一篇:对进一步做好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一点浅见
下一篇:河南县饮水安全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