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浅谈做好高速公路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几个关系(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思想政治: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4)高速公路建设有效地促进了沿线商业的繁荣。高速公路为促进商品流通提供了一个快捷的基础条件。高速公路缩短了产地和销地的距离,减少了运输费用和时间,方便人员来往和技术交流,大大促进了商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发展的市场化进程,加强了城市之间的联系,拓展了商业领域从业人员的视野。

(5)沿线旅游业也在高速公路的基础上得到了推动。高速公路使得当地交通更为便利,可以有效地促进沿线旅游景点的开发,并且直接促进了旅游人数及旅游收入的增加。

二、高速公路经济网的形成对周边区域经济的影响

在经济发展的一定时期,社会经济客体大都产生和集聚于一些具有特殊优势的点上,形成大小不同、职能相异的城镇或大企业。虽然高速公路将这些城镇或大企业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网状结构,但由于这些节点及其沿线次级节点的经济势能不够强,或者是由于节点之间的距离太远,使得这些节点对中间地带的辐射带动力不够,高速公路沿线的经济密度无法达到均匀,而仅仅是一个交通走廊,我们把这时候所形成的网状结构叫做低级的高速公路经济网,或者叫高速公路虚拟网。当部分节点之间或者某几段高速公路沿线的经济集聚能力增强时,沿线节点的辐射带动作用会增强或者节点会增加,进一步讲,当节点之间的辐射地带相互连接、交错,经济密度较为均匀时,就形成了高速公路经济带。当几条高速公路经济带相互连接、纵横交错时,就形成了高级的高速公路经济网,或者叫高速公路实体网。当高速公路实体网内的区域受各经济带的辐射带动作用影响,经济密度均匀时,整个区域经济就得到了发展,这时就实现了由网到面的转化。

具体而言,高速公路网络化发展与区域高速公路对沿线的影响最终是通过沿线的城镇对周围地区的辐射作用实现的。高速公路作为交通经济带的主要方式之一,它可以发挥各级中心城市的作用,实现生产布局与沿线基础设施之间的空间结合,有利于城市之间、区域之间便捷的联系,进而促进整个区域经济带的演进。高速公路经济带是一个产业、资金、人口相对密集的区域,在其自身的演化进程中不断进行着物流、能量、信息流的聚集与扩散,在空间布局的演化上表现出不同的阶段特征。尤其是在经济带发展的高级阶段,经济带沿线的地域结构逐渐由聚集型转向扩散型。?

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而言,高速公路经济网的形成,不仅改变了交通运输格局,更主要的是将对各区域重新定义其区位优势和时空概念,重新塑造主导产业和竞争格局。因此,县、市甚至是省都应该跳出自身的行政区域边界,放眼于新格局下的经济区域,从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找准定位,辩证地认识竞争与合作,重新认识优势,再造机遇,通过分工与协作培植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域。

高速公路的建设,缩短了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进一步密切了沿线各地市间的联系,使之成为各具特点、优势互补的有机整体,从而改善了投资环境,增强了招商引资力度,促进了对外开放。由于受高速公路的波及,偏远地区丰富的农业资源、矿产资源等得以更多地被开发利用。还有就是人才和技术的资源开发,也为沿线地市的技术与人才交流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使沿线地市整体科技水平有所提高。

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发展,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沿线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对这一地区的社会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为:吸引了其他地区的人口、劳动力向经济带聚集,促进了人口、劳动力由农村向城镇,由农业向非农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密切了城市群体间的联系,推动了沿线的市镇建设与发展,加快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拓展了人们的空间,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使人们的地域观念、时间观念发生重大变化,强化了干部群众的开发意识和开拓意识,拓展了商业人士的视野。

高速公路建成后,为社会增加了运输生产能力。运输能力的增加既要直接消耗某些产品,又要间接消耗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产品,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产生连锁反应。这种连锁反应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又提出了新的需求,进一步拉动国民经济的发展。?由于高速公路在建设和通车后都会引起劳动力投入的增加,这样不仅影响国民经济各部门产出的增加,同时也产生劳动者收入的变化,进而对居民消费也产生影响。由于居民消费品支出的增加,最终必将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总产出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综上所述,高速公路的建设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是很明显的,主要体现在:建设进程中,包括征用土地给居民带来的收入、拆迁给建筑工人带来的收入和建设过程中各种原材料的采购以及建设队伍的工资收入;投入使用中,带动沿线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加快沿线地区之间的经济整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间接推动生产力的提高,改善沿线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高速公路形成高速公路经济网之后,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全面拉动周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sixiangzhengzhilw/904.html


上一篇:思想政治论文发表浅谈煤炭企业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下一篇:场馆建筑节能实例分析及思路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