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残疾人专职委员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2)
由于该专业培养人才主要是在乡(镇、街道)、村(社区)从事残疾人服务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在确定具体培养规格时我们根据培养目标要求,着重从高等职业教育层次应该具备的公共知识、能力和素质;从事社会工作所需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服务残疾人所需要与残疾人相关的特色专业知识和技能三个维度确定了该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在相关知识掌握的基础上重点突出专业技能和特色技能的训练和考核。
(一)高职层次的基础知识、能力和素质
1.毕业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作为国家认可大专层次专业人才,该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相应的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法律基础和思想道德修养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英语基础知识、科学和人文基础知识。
2.毕业生应该掌握的公共技能。该专业学生应该具有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会使用常见的办公软件如档案管理软件等,具有基本的网络使用能力,因此要求学生通过省计算机应用能力二级考试。除此之外毕业生还必须熟练掌握普通话,有较强的英语听、说、写能力,要求学生通过高校普通话水平测试(听障学生除外)和江苏省高职高专英语能力A、B级考试。
3.毕业生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为能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残疾人事业发展需要,毕业生应该具有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能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坚持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残疾人事业的法律、法规、政策和规划,扶助残疾人平等地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
(二)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1.毕业生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是帮助该专业人才树立平等、尊重、诚信、助人自助、自决等专业价值理念的基础,也是培养专业技能的理论基础,因此该专业学生必须在掌握社会学理论基础上了解社会工作理论基础、工作内容,熟悉与社会工作业务相关的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等方面知识。
2.毕业生应该具备的专业技能。社会工作专业能力是该专业的基本能力,根据人才就业岗位工作内容的特点,毕业生应该具备的专业技能主要有社会调查技能、社会工作技能和心理咨询技能。社会调查能力是残疾人专职委员的基本功,因为要做到密切联系残疾人,代表其利益,倾听其呼声,反映其需求,委员就要深入到残疾人中去主动寻找问题,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针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工作。社会工作技能包括社区工作、小组工作和个案工作三个方面的能力,学生必须在社会工作实验室模拟训练的基础上通过见习和实习途径掌握具体的工作方法和技巧。心理咨询技能是社会工作中比较重要的内容,残疾人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是反映在心理层面上,不掌握这项技能,委员无法实现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的优质服务。
3.残疾人专职委员的特色职业素养、知识和技能。由于该专业培养的人才就业后直接面对残疾人这一差异较大的特殊群体,他们有诸多特性和特殊需求,需要有相关的素养、知识和技能支持。
残疾人专职委员的岗位特色要求该专业的毕业生必须富有人道主义精神,具有\"博爱\"的人文情怀,热爱残疾人事业,具有奉献精神,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的职业素养。该专业的学生要全面了解残疾人管理组织制度、基层残疾人管理工作的方向和主要内容;掌握残疾人社会保障、康复、教育、就业、无障碍建设和法律援助等方面的政策和法规知识;掌握残疾人教育、康复、护理、适配辅助器具等专业知识。
学生需要掌握办公自动化技能、与各类残疾人沟通技能和组织残疾人文体活动技能等特色职业技能。学生掌握基本现代化办公能力,会使用基本办公设备,能够为工作中所需要完成各种工作表格填写、残疾人档案建设、适应残疾人管理信息化网络化等工作提供基础;学生要在了解各类残疾人心理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掌握手语、盲文等沟通手段获得与各类残疾人顺利沟通的能力;同时由于残疾人专职委员还担负着丰富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的责任,他们还需要掌握组织实施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的能力。
四、残疾人专职委员专业的课程体系
要实现对残疾人专职委员专业化人才培养标,必须严格按照培养规格开设相应的课程,以课程为载体,通过各类理论和实践课程教育教学,有重点地实施知识传授、技能实训和思想素质定型。根据前面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以课程模块形式建构由公共基础课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和专业特色课程模块组成的课程体系,下面以表格形式对三个课程模块做一说明。
由于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实践性、实务性、应用性是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育的特色,为综合提高本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和特色技能训练的效果,在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上进行调整,在理论课程上强调实践课时要占30%比例的要求,要求与相关技能密切联系的课程实践课时占50%,将专业技能和特色技能的训练依托课程开展,加强考核。同时安排单独的实践教学环节如实习、毕业论文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等进行技能的综合训练,这样专业实践课时与理论课时达到1∶1,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突出能力的培养。目前的人才培养计划将学生三年必须完成的课程定在123学分,其中单独安排的实践课程为28学分,占22.7%。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teshujiaoyulw/287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