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工程质量的控制与管理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工程质量己成为建筑企业间竞争决定胜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高低与稳定,所以以工程质量控制为中心的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是胜败的核心内容,工程质量控制能力的提高对于施工企业的意义不言而喻。
关键词:工程;质量;控制;管理
工程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工程质量控制能力的提高对我国施工企业质量管理有着重大意义。目前全国建筑企业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施工质量管理基础工作还存在欠缺。企业质量管理流程标准化要求还比较粗糙,领导质量职责规定内容不完整,员工职责没有实现质量任务、权限和相互关系的要求,未能结合企业或者项目自身特点去度身策划适合自身的质量控制方法,形成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与日常质量控制管理"两张皮"现象。本文就目前建筑工程质量的控制与管理进行简要分析和评议。
1、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原则
建筑工程质量的控制与管理应坚持以下五个原则:一是"质量第一、用户至上"。在工程项目施工重应始终把质量第一、用户至上"作为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二是以人为核心。把人作为质量控制的主体,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确保工程质量。三是预防为主。对工程质量进行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四是质量标准、严格检查、一切用数据说话。工程质量必须通过检查,符合质量标准、规范,一切用数据说话。五是科学、公正的工作态度的原则。
2、建筑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过程
建筑施工项目的质量控制过程就是从工序质量、分项丁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再到单位工程质量、最后到整个建设项目质量控制的过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建筑工程施工活动条件的控制和建筑工程施工活动效果的控制两个方面。
2.1建筑工程施工活动条件的控制
主要是指对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各因素进行控制。可分为施工准备方面控制和施上过程中对建筑工程施上活动条件控制。施工准备方面控制.应从人、机械、材料、方法、环境五个方面因素进行控制。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施工活动条件控制。主要是对施上操作和工艺过程控制以及其它相关方面控制。
2.2建筑工程施工活动效果的控制
建筑工程施工活动效果控制在实施步骤上为:目测、实测一判断一分析一纠正或认可。目测、实测,也就是通过感觉机采用检测手段,如看、摸、敲、照、靠、吊、量、套或见证取样,通过现场测定其质量特性指标。判断:通过实测数据与施工规范及质量标准对比判断该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是否合格。分析:根据实测数据进行整理,找出发生质量问题的原因。纠正或认可:若发现质量不符合规定标准,应采取措施进行整改;若符合要求则给予验收签证。
2.3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要点
工程项目部实施建筑工程施工活动质量监控应分清主次,抓住关键,依靠完善质量体系和质量检查制度。首先要确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计划,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计划要明确质量控制工作程序和质量检在制度。其次要设置建筑工程施工活动质量控制点进行预控。控制点的设置原则要视其对工程实体质量影响大小、危害程度以及质量保证的难度大小而定。在全面正确分析工程特征、技术关键及环境条件等资料的基础上,把一些难点、薄弱环节、关键工序、经验缺乏等列为重点控制。建筑工程施工就是生产和检验、材料、零部件、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具体实施阶段。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是企业中最经常、最大量的质量管理活动、是企业实现质量目标的基本保证。对施工项目危险性较大的分项工程,还必须按照建设部《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的有关规定,组织专家论证并进行重点监控。
3、建立工程质量控制的保证体系
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首先要建立施工质量保证体系。施工质量保证体系是以现场施工管理组织机构为主体.根据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和业主的项目质量控制体系的有关要求。并根据施工管理的范围和结合工程的特点而建立.按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的方式依次展开。
3.1建立质量控制机制
覆盖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并有效运行,企业要注重提高各级一把手的质量意识,发挥总工程师和技术负责人的重要作用,建立以经理为第一责任总工程师全面负责、各级质量、技术管理部门和质量监督部门实施的监管体系,培养一批内审和管理、监督专家队伍。作为项目层次的管理层项目经理部对公司又是执行层,要在对公司质量方针目标提供保证的同时还要依据合同对建设业主提供保证,必须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技术负责人为主、专职质量检查员、工长、施工趴检查员、班组长及其兼职质量捡查员组成的质量管理,控制网络,对施工现场的质量职能进行合理分配,健全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形成分工明确、责任清楚的执行机制。
3.2企业自身监督
每一个建筑施工企业都应当建立起一个行之有效的质检机制和质量监管体系,现行的机制主要是项目质检员长驻工地监督施工质量,分公司质检员巡查项目质量情况,公司质检部门组织定期或不定期质量检查验收(内部阶段性)。这样一个三级管理、层层负责的监督机制,也是企业对工程质量把关的主要途径。
3.3业主(监理)监督——也称为第三方监督,是最权威性的监督
现行的管理机制赋予这种监督以权当天的管理权限,由业主委派或委托的质量监督小组长驻工地,对工程中尚未施工的、正施工的和已完成施工的分部、分项工程及各道工序进行全面监督。
3.4监管方法和手段
作为管理人员,管理工程施工质量是现场管理懒重中之重,工程质 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质检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监管力度,以及控制质量的方法和手段。一要做好现场监督,对于施工作业中的每一道工序,做到现场检查发观问题,随时指出并纠正。检查手段采取实测实量和整体观感相结合的方式,已经建成的成品,有权责令施工人员推倒重来。二要召集现场管理人员,对施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予以指明,严格对施工工人进行工序技术交底,纠正错误,限时改正。三是编制质量控制书,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质量问题详细说明,指明对策,责成项目部限时整改。同时,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手段还应根据工程性质和特点采取不同的变化,但必须处处以国家规范和新的验评标准为依据。管理人员应当主动与业主(监理)部门、企业自检体系密切配合,共同管理。
4、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
由于现代建筑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涉及的专业也越来越多,同时安装的质量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每一个专业既有自己的特定位置空间、技术要求,同时又必须满足其他专业施工的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的合理需求。如果在技术上不能充分全面考虑,特别是一些交叉部位的细节,如果考虑不周,则极易产生问题。
4.1建筑工程的阶段性控制
事前控制就是对人、材料、机械设备、施工方法、环境和资金的控制、施工现场的准备等。通过一定的计划,进行施工质量目标的预控,土要包括确定施工质量日标、编制施工质量计划、落实施工准备上作、对各施工生产要素的预挖等。事中控制指施工过程的质量挣制,包括士建工程和设备安装工程中所有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作业过程的质量控制,全面控制施工技术作业和管理活动的全过程,重点控制工序质量。事后控制指对质量活动结果的评定和对质量偏差的纠正,包括组织联动试车、自检和初步验收、对完成的工程进行质量验收、质量评定。如果预控过程所制定的计划越详细、周密,事中控制、事后控制的效果越好,实现质量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大。当质量实际值与目标值之间的偏差超过允许偏差时,必须分析原因。采取措施纠正偏差,保持质量受控状态。
4.2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在施工中要建立严格的交接班检查制度,根据"下道工序就是用户"的观点,在工序交接时进行签证,如果质量不符合标准,可以拒签,并向质监员或项目经理反映,在做出仲裁后方可施工。质监员应严格依据国家现行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对分部分项及单位工程进行质量检验。班级实行自检互检制,并执行按质量标准施工的操作纪律和班组分项工程质量不合格便返修的制度。对于那些质量容易波动的工序或对工程质量影响比较大的关键工序检测手段或检测技术比较复杂而靠班组自检互检不能保证质量的工序,最后交工前的检查更要严格把好质量检验关。
4.3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
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就是施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组织安全生产的全部活动,通过对生产因素的具体控制,使生产因素布安全的行为和状态减少或消除,不引发事故,从而保证施工项目的正常运行。管生产必须抓安全,安全寓于生产之中,并对生产发挥促进与保证作用。安全工作必须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管理。要坚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分析事故的成因、人物和环境因素的作用是事故的根本原因,从对人和物的管理方面去分析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都是酿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必须制定安全管理措施,加强施工工程的安全管理,制定确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对生产各因素状态的约束和控制,根据施工生产特点落实安全责任,实施责任管理,加强安全教育,例行安全检查。
5、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要想对质量进行合理有效地控制,我们应当要有重点,有条理地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进行统筹,把握住工程质量。从宏观的角度上来说,我们应当致力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坚持以高质量取胜的原则。而从微观的角度上来说,我们则应当在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努力把握每一步骤的细节,做到重细节方能出品质,更好的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xiangmuguanlilw/190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