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筑工程中渗漏质量通病的原因及对策
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建筑工程中对浴,厕容易引发渗漏质量通病的环节作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建筑工程;渗漏;质量通病
在建筑工程中,对带有普遍性的常见质量问题,称为"质量通病"。质量通病因地区或部门的工程不同而有不同的质量通病。对浴厕这一容易引发渗漏质量通病的环节作了原因分析,从严格精确预留管道洞口,严把材料关等方面,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指出治理渗漏应采取全面分析综合治理的原则。
1、浴厕渗漏的原因
建筑工程中厕浴间楼地面的渗漏不但会导致室外饰面砖的脱落、水泥饰面泛碱、室内墙面及下层天棚潮湿、涂料霉变,甚至出现漏水现象,严重影响住户的使用。其原因是以下几点:
1. 1 水电安装与土建施工不能做到相互协调。因为许多施工单位中的水电安装和土建施工专业队伍各自为政,施工过程中不协商,制定出预留洞口的技术质量保证措施,致使水电安装专业预留孔洞时位置不准。或留洞时没有对模板进行加固,更有甚者,现在许多施工单位采用机砖作为预留洞口的模板,水电安装队放完后,就万事大吉,在土建施工时也不派专人看管,土建施工人员浇筑混凝土也不管预留洞口的变动情况,最终导致预留孔洞挪位严重。
1. 2 在安装完毕进行洞口补混凝土时的技术质量保证措施不认真执行,一般水电安装队在安装完毕进行补洞工作,而水电安装专业队却没有认识到补洞的重要性,只是随意拌和混凝土补洞,影响了补洞的强度,补洞口因为位置分散就放松对补洞混凝土进行养护或养护不好。施工时操作人员对补洞工作轻视、不认真,操作马虎,验收人员也不认真验收,甚至有些人认为补洞是工程的次要部位,做的好坏对工程质量影响不大,对由此产生的后果认识不足。
1. 3 设计图纸经常在没有确定卫生器具型号的情况下,随意地根据标准图集来确定预留洞位置,图纸会审时甲方又不能确定卫生型器具的规格、型号,施工单位只能先按图留洞,安装卫生器具时再根据卫生器具实际尺寸进行扩孔、移孔凿除混凝土,致使预留孔洞口四周的混凝土出现细小裂纹。
1. 4 防水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如厕所内没有安装临时照明灯,使得防水涂层不均匀;专业安装完成后没有依据+ 50 线统一核验各个甩口标高是否合适就进行了补洞工序,防水完成后再发现各个甩口标高不对时又不能及时返工,使得地面排水坡度、坡向不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经常出现倒坡现象;或返工时没有处理好新旧之间的搭接,这样就进一步增加了渗漏的概率。另外防水工程的成品保护不到位,在未做防水保护层的情况下就插入下道工序施工,造成防水层的人为破坏。
1. 5 施工方法不当。穿楼板的管道、地漏及套管四周缝隙未嵌实;未处理好管道与楼板四周交接处的局部防水;地面水泥地槽的排水口或地漏周围与地面交接不严密,土建、安装专业不交圈;穿墙楼板套管的预留高度不够,穿越管道与套管之间未做密封填料处理;补洞、卫生型器具安装完成后未进行二次蓄水试验。
2、相应防治对策
对于厕浴间地面出现裂缝而渗漏水的情况,要视裂缝大小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2. 1 严格要求施工人员精确预留管道洞口。首先要核查土建施工图纸中预留孔洞位置是否与暖卫专业图纸相吻合,并与确定的各种卫生器具(甲乙双方应在结构施工时确定卫生器具的规格、型号,避免先留洞,安装时根据留洞尺寸再购买不对应的卫生器具) 的水距相对照,核对其是否有误。其次是土建与安装应密切配合,依照轴线确定预留孔洞口位置的坐标,统一校核后,再将留洞模板牢固地固定在楼板上,待混凝土终凝前再进行二次校
核。预留孔洞时严禁用红机砖材质做预留洞模板。
2. 2 施工项目部要高度重视楼地面管道四周的补洞工作。制定专门的施工措施,把措施中的每一工序落实到人,由专人负责。施工管理人员对操作班组应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具体说明由于操作不当而造成的危害性。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检查监督,切实按管道及地漏安装标高、位置校正,固定牢固清理洞口垃圾、杂物等,浇筑不低于C20 细石混凝土(比洞口低20 mm) ,并浇水养护,养护期间不准碰动,拆模后统一用1∶2 水泥砂浆找平,之后进行泼水试验,持续时间不少于24 h ,达到不渗漏即验收合格。在做地坪时管道周围,应粉出高出地坪30 mm 以上的混凝土锥体保护台这一程序来做好补洞工作。
2. 3 要严把材料关。首先,补洞混凝土所用的原材料和搅拌、运输、浇筑等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其中原材料中的水泥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标号不低于425号;砂子应选用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3 %;石子按混凝土厚度决定规格,粒径一般5 mm~25 mm ,要求无针状或片状,含泥量不得超过2 %。其次,补洞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低于C20 ,配合比应符合施工规范的有关规定,并按规定留置混凝土试块,以检测混凝土的强度和为拆模提供依据。混凝土浇筑时的坍落度不应大于30 mm ,在浇筑现场应予检查。实测的混凝土坍落度与要求的坍落度之间的允许偏差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要求。当有离析现象时,必须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搅拌。
2. 4 在厕所潮湿房间四周墙体下部应做120 mm 高素混凝土防渗带(门洞口除外) 。在施工中现浇板和素混凝土的防渗带一次整体现浇,不留施工缝。
2. 5 土建与安装单位的工作,应做到相互配合、密切协作、互相保护。施工前应安排好施工顺序,防止不必要的返工和扯皮。加强防水工程的成品保护,严格执行事先安排好的施工顺序,防止下道工序施工时对防水层的人为破坏。在施工中依据+ 50 线弹出楼地面装饰面层、找平层、防水层以及坡向地漏的标高控制线,形成整个楼地面以地漏处为最低点斜平面。土建、安装各个工序应严格遵循同一标高控制线。在地面、墙面做好后,地漏应低于地面5 mm~10 mm ,并保证1 %的坡度坡向地漏。
2. 6 墙面防水泛起高度建议做至最高用水点或1 . 8 m 处,墙面最好抹防水砂浆,以防止墙面洇水。
2. 7 在楼地面防水卫生器具安装完工后必须作二次24 h 蓄水试验。要强化监督管理,责任到人,不留死角。如果发现问题,要认真寻找原因,制订措施,及时解决。
3、结语
目前,在建筑施工中,渗漏现象已经较为突出,严重危害到工程的质量,影响着人们的居住环境和日常生活。渗漏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施工过程控制是关键,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产生渗漏。因此应针对实际工程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认真对待每一道工序,加强管理,才能有效地控制渗漏产生,避免不必要的损失,降低维护成本。本文从施工中总结了渗漏的几个原因,其中涉及因素多种多样,如施工方案考虑不周;材料把关不严;施工管理不到位。因此,治理渗漏这一质量通病难度大,必须采取全面分析综合治理的原则,以达到消除渗漏这一质量通病,满足广大用户对使用功能要求。以上是对浴厕这一容易引发渗漏质量通病的环节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仅供同行参考。a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xiangmuguanlilw/190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