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发展趋势分析
摘 要:本文作者分析了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对工程项目管理发展的趋势进行了重点论述,提出了应对的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已加入 WTO 多年, 国际竞争将变得日益激烈,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将向何方发展, 我们必须采取哪些措施才能迎接国际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到来呢? 本文将就此问题作以简要论述。
1 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
我国对项目管理真正意义上的系统研究和行业实践起步较晚。标志性的工程是 1984 年云南省鲁布革水电站的建设, 该工程利用世行贷款, 在国内首次采用国际招标, 实行工程项目管理, 工期提前5个月, 造价降低了 40%, 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此后, 我国的许多大中型工程相继实行项目管理体制, 包括项目资本金制度、法人负责制、合同承包制、建设监理制等,应该说二十多年来我国的项目管理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 但目前质量事故、工期拖延、费用超支等问题仍然不少。这表明在项目管理这个领域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差距, 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没有一个自始至终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的企业性经济管理组织。"项目上马建班子, 项目完工散摊子"的现象还十分普遍。
1.2 法律、法规不健全。尽管我国已经有了相关法律、规章, 但仍没有一个在项目管理专业和行业范围的指导性实施准则(如美国的C/SCSC)。同时,"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的现象随处可见, 随时可闻。有些工程没有实行招投标制, 有些却采用议标或是假招标, 大搞"人情工程"。
1.3 不重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本身是对拟建项目技术上、经济上及其他方面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其目的是为了给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 同时为银行贷款, 合作签约, 工程设计等提供依据和基础资料。但是许多投资者普遍都不重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而盲目投资, 往往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也为后来的工程事故埋下了祸根。
1.4 项目管理人员素质普遍较低。由于我国对项目管理的系统研究和行业实践起步较晚, 到 1991年才成立全国性的项目管理研究会, 也仅仅只是个二级学会。说明了我国项目管理人才培养的软硬环境还很落后。
2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
2.1 工程项目管理的国际化趋势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快, 中国经济日益深刻地融入全球市场, 在我国的跨国公司和跨国项目越来越多。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许多项目要通过国际招标、咨询或 BOT 方式运作。我国企业走出国门在海外投资和经营的项目也在增加。与此同时, 项目管理的国际化正形成趋势和潮流。
2.2 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趋势
伴随着 INTERNET 走进千家万户, 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已成必然趋势。美国著名杂志《财富》( Fortune) 曾这样论述: 21 世纪初, 项目管理将有巨大的发展, 项目管理将成为一种潮流, 项目经理将成为 21 世纪年轻人首选的职业。这一动向提醒我们, 项目管理正成为社会管理和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甚至可以说, 项目管理将是知识经济的旅伴。知识经济时代的项目管理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2.3 工程项目管理集成化趋势
就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阶段和项目管理特点而言, 国外工程项目管理先后采用了三种形式: 最先采用的是业主自行管理模式, 其特征为业主与设计、施工方直接签定合同, 业主组成相应机构直接行使对项目的管理权;而到了20世纪九十年代 , 业主委托承包商承包建设模式(即 EPC 模式) 在西方国家成为了项目建设的主流形式 ,这是由承包商负责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安装全过程 , 并负责试运行服务, 也叫"交钥匙"承包; 而近年来, 一些国际上比较先进的工程公司为了适应项目建设大型化、一体化以及项目大规模融资和分散项目风险的需要, 推出了一种成熟的项目管理方式——业主聘请管理承包商模式( 即 PMC 模式) 。
2.4 工程项目管理的专业化趋势
现代社会对项目的要求越来越高, 项目的数量越来越多, 规模越来越大, 越来越复杂, 需要职业化的项目管理者, 这样才能有高水平的管理。项目管理发展到今天已不仅是一门学科, 而且成为一个职业。在现代社会中,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公司专门承接项目管理业务提供全过程的专业化咨询和管理服务,这是世界性的潮流。
2.5 工程项目管理的社会化趋势
在现代社会中, 项目管理越来越趋向社会化。将整个项目管理任务以合同的形式委托出去, 让专业管理公司负责管理, 这是项目管理的一大趋势, 最典型的是建设工程监理制度。我国自上世纪 90年代以来推广建设项目监理制度, 这是建设工程管理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步骤。
3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应对策略
面对我国项目管理的现状和我国已加入 WTO 的现实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将以怎样的姿态来迎接上述变化趋势呢? 我想应当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3.1 必须与国际惯例接轨
我国已加入WTO, 项目管理要走出国门, 参与国际竞争, 开拓国际市场就必须全面与国际惯例接轨。主要从合同管理、工程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报价管理等方面向国际惯例靠拢。对于项目管理国际上有一套全面完备的法规。普遍对承包商进行严格要求的资质管理, 对工程开工、竣工和投入使用都有严格的制度, 对建筑师等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注册实行严格的管理, 通过各种详尽的技术法规规范施工方法, 保证质量标准; 通过监理工程师的监督检查,保证技术法规的实施和工程质量的合格。
3.2 必须做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
可行性研究是研究项目是否合理可行。而在实施前对该项目进行调查研究及全面的技术经济分析论证, 为项目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一种科学分析方法, 由此考察项目经济上的合理性、盈利性, 技术上的先进性、适用性, 实施上的可能性、风险性。然而, 我国目前许多投资项目都很少做这方面的工作, 要么一哄而起、盲目上马, 要么草草了事, 这样不仅 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 而且也可能埋下质量隐患。因此, 我们必须加强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 做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经济评价工作, 全面完成工程项目管理 "三控制、二管理、一协调"的任务, 以期各投资项目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3 必须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
发达国家相当重视项目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资质认定, 形成了相当规模的行业。美国 PMI 学会主办的项目管理专业资质 PMP 考试和资质证书, 得到社会的公认。获得 PMP 的人有更多的机会被政府部门和大公司聘任和重用。
3.4 项目管理必须信息化、网络化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 各方面的信息流铺天盖地,纷至沓来。面对如此宏大的信息流,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显然已无能为力了, 我们必须寻找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3.5 必须建立和健全项目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建筑市场比较混乱, 项目管理极不规范 , "无法可依 ,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的现象极为普遍。为此我们必须贯彻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 建立和健全各类建筑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做到门类齐全 , 互相配套, 避免交叉重叠, 遗漏空缺和互相抵触。
4 结束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发展,以及我国加入WTO 和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 项目管理越来越引起了我国的重视。如今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参与国际建设市场竞争越来越多, 从1979年的几家发展到几千家,从最初的单纯劳务承包,发展到今天的工程总承包, 无庸伪言, 中国已经成为建筑大国。美国学者 David Leland 称: 在应付全球化的市场变动中 , 战略管理和项目管理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这一动向提醒我们在高度重视企业管理现代化的 同时, 需要给予项目管理更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成虎.工程项目管理(第二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 王润.工程项目管理的几点认识[J].江苏建筑,2009,(5).
[3] 刘伊生.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集成化[J]. 建筑经济 ,2008,(1).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xiangmuguanlilw/1917.html

